第1132页

李牧是不会造反的,这一点赵丹心知肚明,但是却没办法开口解释。

怎么说,难道说寡人看过后世的史书,李牧直到死前都没有造反?这理由也没人信啊。

而且也不能够打马虎眼含混过关,毕竟现在可以说是几乎所有的龙台重臣都不希望李牧继续独掌北方军权,这么大的反对声浪是赵丹这个赵国大王也不能无视的。

不得不说,几名大臣的建议还是很有可取性的。

历史上的赵国之所以让李牧独掌北方军权,那是因为北边有匈奴、东胡和燕国这些敌人,由于消息传递的不便,集权在李牧手中才能够让李牧临机专断,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兵力应对敌军入侵。

但是现在匈奴被打跑了,东胡根本不敢南下,燕国也被灭掉了,再给李牧这么大的军权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

只不过赵丹出于对李牧的信任并没有想过这一点,直到今天被大臣们群起进言为止。

赵丹沉思片刻,随后开口说道:“若是将大都督调回邯郸,那么诸卿以为有谁可以取代大都督的位置镇守北方?”

平原君赵胜听到赵丹这般说法,脸上也是闪过了一丝喜色,赶忙开口说道:“大王,臣以为庞煖将军曾经多年在燕国,和诸胡也打过不少交道,更有指挥骑兵作战的经验,乃是出镇北方的最佳人选。”

虞信轻轻的哼了一声,并没有开口说话。

不是虞信不想争,实在是布衣派没有人选去争。

李牧既然是龙台重臣,那么理所当然就要派一个同级的大将去替换李牧。

布衣派之中只有廉颇这么一位身居龙台的将军,总不可能让廉颇去北边替换李牧吧?

赵丹不置可否,突然开口说道:“这样吧,封君之事倒是不用着急。毕竟大都督虽然战功卓著,但是却无平定中原之功,若是贸然封君恐怕有人不会心服。寡人准备让大都督主持下一场灭国之战,等到大都督成功之后,封君便是理所当然之事了。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办法了。

封君也不能随便封啊,不然的话以后君候泛滥勋贵众多对于后代的皇帝来说也是个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