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箕润认为燕国的死活和箕子朝鲜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所以他并不打算去救援燕国。
太子箕杏则认为燕国一旦灭亡,那么赵国的兵锋就会推进到潘满韩,也就是箕子朝鲜的国境线上,所以箕子朝鲜和燕国事实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坚决的援助燕国。
但很显然,年轻的太子是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拗得过自己父王的,所以在整个战争初期,箕子朝鲜都一直作壁上观,并没有对燕国进行任何的援助。
虽然早就已经听说过赵国的鼎鼎大名,但是箕子朝鲜毕竟久在边陲之地,对于赵国的实力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
在箕子朝鲜国内包括国君箕润的大部分人看来,赵国也就是和当年的晋国、齐国、楚国等霸主一样,或许暂时会牛上那么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但终究还是会有衰弱的一天。
燕国虽弱,但毕竟也是七大战国之一,是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消灭的。
但现实给了箕子朝鲜君臣一记响亮的耳光。
李牧出其不意的攻克了蓟都,燕太后携燕王逃亡辽东,乐间坐困愁城,整个战局急转直下,燕国在赵国的面前看上去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当这一切消息传到平壤城之中的时候,箕子朝鲜的国内终于开始有些慌了。
一切的迹象都显示,燕国很有可能会真的灭国了。
箕子朝鲜可不希望自己的邻居从燕国这个弱鸡变成赵国这个最强国。
于是在太子箕杏的极力劝说之下,国君箕润终于同意了箕杏的提议,让他率领着五万人马越过潘满韩,来到了襄平城外。
“五万箕子朝鲜军队?”李牧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多少有些踌躇。
虽然李牧对于自己的骑兵很有信心,但问题在于箕子朝鲜的部队和襄平城内的部队加起来,已经是李牧部队的三倍了。
于是在李牧的命令下,赵国撤开了对襄平城的包围圈,让箕杏顺利的带着军队进入到了襄平城之中,和里面的燕军会师。
对于李牧的这个决定,义渠胜大为不满:“只不过是区区五万朝鲜野人罢了,只要具装甲骑兵一个冲锋他们就会崩溃了,你又何必如此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