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从堂堂的白羊部落继承者沦为一个定居点的亭长总是让贤掸觉得有些怪怪的,但是贤掸并没有任何想要回到过去的心理准备。
现在的贤掸拥有着一百只羊、五十头牛和十匹马,这并不是一笔多么贵重的财富,但是对于贤掸这个四口之家来说,已经足够了。
赵国的官员们在大力的提倡春耕,并且派发了不少农具。
贤掸在马上是一把好手,放牧也是完全不在话下,但是当他面对着那些稀奇古怪的,名为曲辕犁的农具之时,仍旧有些不知何从下手的感觉。
不过当贤掸知道只需要五十亩地的草场就能够用半年的时间种植出足够自己一家人吃上一年的粮食之时,他立刻就毫不犹豫的坚持了下去。
就连赵国的官员们要将自己的牛鼻子穿个洞好让牛来拉曲辕犁这种看上去有些残忍的事情,贤掸心中都一点也不在乎。
对于大漠的子民来说,饥饿几乎是每年冬天的主旋律。即便是贤掸这样的贵族后代,也下意识的不想让自己和饥饿扯上任何关联。
这一天夕阳西下,贤掸满意的牵着几头耕牛,朝着不远处的定居点而去。
袅袅的炊烟已经从定居点的天空之中冒了出来,一排排的帐篷看上去很是整齐而显眼。
虽然赵国的官员们希望他们能够盖上房子,但是草原的子民们显然还是更习惯住在帐篷之中。
不过贤掸的确已经做好了盖一座新房的准备,破旧的帐篷总是很难抵挡冬天的寒风,这对于贤掸一家来说都是一件不太让人舒服的事情。
而且从那些赵国官吏们所出示的房屋图来看,房子的面积显然是要远远胜于帐篷的。
只要再过几天时间,赵国的官吏们就会送来种子,等到播种结束之后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将房子建好,贤掸就可以放心的去定西城服役了。
对于像贤掸在内的这些赵国北方七郡子民来说,他们每年都要带上自己的弓箭武器和战马奔赴郡治所在的城池,进行三个月的卫戍值守。
而这个卫戍值守所防备的对象其实有很多,以贤掸所在的朔方郡而论,这些对象就包括了北边的匈奴、西边的月氏以及南边的义渠和秦国人。
在过去的两年里,贤掸凭借着自己出众的箭术已经斩获了整整十个首级,并且因此而成为了一名骑兵百将。
贤掸对于死在自己箭下的那些所谓的匈奴同族并没有任何的同情,因为匈奴人都是狼,恶狼之间的相互撕咬和杀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