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页

虽然说在扶立公子轲这件事情上双方达成了共识,算是在大方向上取得了一致,可是具体的利益要怎么去分配,显然就得看这一次的谈话来决定了。

乐间在听到了赵丹的问话之后想了想,随后轻轻的摇了摇头,对着赵丹说道:“回大王,乐间这段日子以来一直都在赶路之中,对于燕国之内的情报实在是并不太清楚。”

乐间的这个回答,其实说起来也并没有出乎赵丹的意料之外,毕竟赵丹的心里也很清楚,在乐间逃亡之后,乐氏一族遭到清洗几乎是必然的,残留的人手说不得也要躲避起来,哪里有空去打探什么消息?

于是赵丹继续问道:“寡人还听说,那公子安已经于数日之前继位,自称是新任燕王,并且继续任命为荣蚠为相邦,并让荣蚠率领二十万燕军抵御齐国大将匡梁的进攻。以昌国君之见,这荣蚠和匡梁之间,究竟是谁胜谁负?”

第356章 和乐间的交谈

作为长时间在燕国政坛出任高位的大臣,赵丹觉得乐间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还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老实说,如果是庞煖率领赵军出征的话,那么赵丹根本就不会问这个问题,反正历史已经证明了荣蚠这个货无论是对上庞煖还是廉颇或者是乐乘,那都是被赵国人吊起来打的份。

但是现在和荣蚠交手的毕竟是齐国,而且历史上的齐国在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出兵的记录,所以赵丹觉得自己有必要先咨询一下,好做到有备无患。

对于这个问题,乐间很是思考了好一会。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乐间才开口说道:“荣蚠此人,素来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且如今又已经得偿所愿保住相邦之位,因此行事必定骄纵轻狂,若是匡梁将军能够抓住荣蚠这一弱点,则必定能够战而胜之。”

乐间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这位昌国君的心情其实是有些复杂的。

一方面来说,乐间觉得自己毕竟是一位燕国的臣子,因此自然不希望燕国的军队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如果荣蚠所率领的二十万燕国军队不败在齐军的手下,那么乐间恐怕是这辈子也无法再返回燕国,更遑论要执掌燕国大权了。

就在乐间陷入纠结的时候,赵丹也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着这名乐毅之子。

虽然说在赵丹的计划之中燕后可以摄政,而且可以摄政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燕后毕竟不过一介女流,在燕国之中毫无根基,如果想要掌控住燕国,那么就必须要仰仗乐间。

毕竟从乐毅以来,乐间所在的乐氏一族已经在燕国经营了几十年的时间,虽然因为乐毅罢官逃亡赵国的原因有过起伏,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在燕国之中有一定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