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赵国大臣对视了一眼,随后相邦赵胜首先站了出来,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不如即刻发兵攻秦!”
必须要说的是,任何人处在现在赵国领导层的立场上,都非常有可能第一时间作出攻秦的决定。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说楚国很快就要脆败的话,那么赵国就必须要立刻发兵以牵制秦国的兵力,好让秦国不至于在击败楚国之后占领楚国太多的领土。
赵丹听了赵胜的话,心中也有些意动,但是并没有马上开口。
毕竟在赵丹看来,如果这么仓促的出击,总感觉有些被动。
说实话,赵丹不太喜欢这种被秦国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所以赵丹决定等待一下,看看其他的大臣们能不能有更好的主意。
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第二个开口的赵豹却对赵胜的说法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如今秦军势强,但是楚国军队也并非全无还手之力。以臣之见,如今虽然秦国优势,但楚国也并非全无胜机,所以大王也不需要马上出兵。”
赵胜一听到赵豹的反驳之语,心中就有些不舒服,立刻就开口反驳道:“眼下秦军马上就要将楚军的后路包抄,战局已然十分危急,若是再不出兵,则待到楚国失败之后,那便是良机失矣。”
两人一时之间争执不下。
赵丹摇了摇头,看向了一旁的廉颇,对着廉颇说道:“大将军,以汝之见,是否应该立刻出兵攻击秦国河东地?”
相比起赵胜或者赵豹来说,在这件事情上赵丹更愿意听取的是廉颇的意见。
廉颇想了一下,随后开口说道:“以臣之见,此刻正是出兵之时。”
赵丹有些好奇的看着廉颇说道:“这又是为何?”
廉颇大刀:“如今秦王稷派王龁率领二十万大军伐楚,又命王陵率领五万奇兵沿江奇袭夷陵,以此推论,此刻秦国之中必定是兵力空虚,若此刻发兵攻秦,则大事可成也。”
廉颇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反正秦国趁现在已经被楚国战场牢牢的捆住了,就是赵国现在立刻发动攻势,秦国的大部队也不可能在一时半刻回援,这其实确实是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