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先打谁?这是一个问题。

从地理位置来说,赵国的地理位置其实相当一般。

赵国的北边是诸多游牧民族所盘踞的大草原,东边是齐国,东北是燕国,西边是秦国,南边还有韩国和魏国,可以说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以赵国如今的国力,显然还不可能做得到同时四面出击并且取胜,只可能主攻一个方向。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率先选定一个主攻方向就成了当务之急。

赵丹并没有先开口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想要听听大臣们的看法。

国君嘛,当然是要最后拍板的。

而大臣们对此显然也早有准备。

虞信刚刚晋升内史,此时此刻乃是风头正盛之际,因此这一次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看了一眼在场众人后便抢先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明年开春秦王稷必发大兵攻楚,如此正乃我军攻齐国之良机。”

虞信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的脸色就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变化。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齐国不是赵国的盟友吗?

在战国时代,盟友这种东西可不像后世一结盟就是几年十几年的,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韩国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伊阙之战前,韩国和魏国经常结盟共同抵抗秦国的攻击。

但等到被白起接连打败几次之后,韩国又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国的走狗,在华阳之战中和秦国联手对付赵魏两国。

再等到长平之战时韩国又背叛秦国,站到了赵国和魏国这一边……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对这个时代诸侯国外交政策变换速度之快而做出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