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禽二毛,说的就是不能擒拿白头发的敌军士兵。
不以阻隘,就是不在险隘的地方狙击埋伏敌人。
不鼓不成列,就是在敌人没有完成列队之前,不应该擂鼓发动进攻。
宋襄公完美的遵守了这些礼仪,并没有趁着楚军渡河的时候半渡而击之。
然后宋襄公的宋国军队就被过了河整理好阵型的楚国大军一轮暴平了。
吃了这场大败仗的宋国从此和称霸再扯不上任何关系,丧失了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流强国的最佳、也是唯一一次机会。
也不仅仅是宋襄公,其他守规则的君子们,大抵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下场。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于是后来大家打着打着觉得吧,这打仗还是别那么君子了,还是卑鄙一点,小人一点可能比较好。
当大家都从君子变成小人之后,战国时代就到来了,野蛮而残酷的兼并战争就到来了。
战国时代的战争,那可就没有这么多废话和条条框框了,怎么能赢怎么来,从这个时候开始,战争就变成了典型的“小人之战”。
事前宣战?不存在的。我们要的是不宣而战的突然性和隐蔽性。
不斩来使?不存在的。你作为使者到我的地盘就得小心一点,不然我不爽了分分钟砍你的头,然后再把你的头送回去,也算是礼送使者啦。
至于什么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之类的东西,你要是在这个时代跟领兵的将军们去讲,那么将军们应该会给你一个关爱智障儿童的眼神。
尤其是在白起横空出世之后,整个战国时代的战争完全被白起推高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各国的军事家和将军们都意识到了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重要性,战争也由此变得更加的残酷和血腥。
也正是因此,越是靠近战国后期的战争,它的规模就越大,参战双方阵亡的人数也是破纪录的不停上升。
而且这种危险也并不仅仅限于前线冲杀的士卒,就连率兵出征的主将们也同样有着战死沙场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