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这几声呼唤总算是让赵丹回过神来,这时候赵丹才发现原来大臣们都已经到位了。

赵丹忍不住汗了一下,赶忙用力的做了几个深呼吸收拾了一下心情,然后才对着面前的三名大臣道:“今召诸卿前来,实为韩国之事也。寡人欲令王后修书一封,遣使送于韩王然,或可使韩王然出兵助我,诸卿以为如何?”

像赵姬怀孕这种事情,赵丹当然不可能拿出来跟这些大臣们讨论。

三名大臣们听到赵丹的提议之后,一时间都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纷纷思考起来。

事实上也不只是赵丹,就连整个赵国重臣集团都在这件事上有意无意的忽略了韩国。

毕竟现在的韩国只有区区一郡之地,在赵国君臣们的眼里实在是太弱了一点。

片刻之后,感觉最近自己正在被疏远的楼昌为了表现,决定率先开口:“大王,以臣之见,此事或难为之。”

接着楼昌就开始阐述起自己的观点来:“韩国,兵甲虽坚,士卒虽勇,然国小民寡,又无得力大将,此韩国不得称雄于诸侯之故也。且韩国与秦国已战达四年之久,国中士卒死伤甚重,又何有余力助我赵国也?”

很显然,楼昌并不看好韩国出兵的前景,或者更直接的说就是楼昌就没把韩国当回事。

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现在楼昌所在的赵国是史上最强的赵国,而韩国则是史上最弱的韩国,赵国如今的疆域是韩国的十倍以上,人口是韩国的五六倍之多,当然不把韩国放在眼里。

持这种意见的,也不只有楼昌一个。

赵丹的叔叔平阳君赵豹也说道:“今之韩国,地不过百里,城不过二十,已非雄国,乃秦之附庸尔。韩王然恐秦已甚,若秦王令其出兵攻赵,韩王然或能允之。但若大王令其出兵攻秦,则此事难为矣。”

说起来韩国也是惨,堂堂战国七雄之一,如今却被打得只能够苟延残喘,在秦国雄威之下瑟瑟发抖,所以赵豹也不看好韩国能够出兵援赵。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不同意见的。

一开始的时候,虞信淡定的坐在一旁,原本并不打算开口。

因为虞信和楼昌、赵豹虽然政见派别不同,但是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却颇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