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奭和周公旦都是西周开国时的姬姓王族重臣,因此他们两人所建立的燕国以及鲁国,便成为了周朝宗法制度的坚定捍卫者和践行者,这一践行就是好几百年。
即便是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周朝天子的权威全面衰弱,中原大地开始进入春秋时代之后,位于苦寒之地的燕国仍然骄傲无比的秉持着周朝的礼法制度,并将那些主动拥抱时代变化的诸侯国们视为叛逆者。
但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当你执意固守旧制不愿跟随时代潮流做出变革的话,那么你就一定会变得落后了。
落后,就要挨打。
燕国北方的山戎抓住了这个时机南下侵略,一举攻占了燕国蓟都,险些就将燕国灭亡。
全靠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打出“尊王攘夷”口号的齐桓公吕小白派军相助,齐军伐山戎,灭孤竹、令支等周边敌人,才让燕国免去了这一次建国以来最重大的危机。
按理来说,这时候起燕国该知耻而后勇了吧?
不。
从此之后,燕国就开启了被吊打之路,被中山国吊打、被齐国吊打、被晋国吊打然后又被晋国分裂出来的赵国吊打……
如果不是中原各国因为不愿意让敌人变强的缘故而相互扯后腿,燕国应该早就被晋、齐、赵的其中一个给吞并了。
战国数百年中,燕国都一直是那个和韩国竞争倒数第一的存在。不得不说这和燕国固守周朝礼法,漠视时代潮流有着极大的关系。
但是即便是万年小受也有崛起的时候,当时间进入战国时代,燕国终于慢慢的有了苏醒的迹象,渐渐的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燕国在整个战国时代之中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数十年前的燕昭王时代。
燕昭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招揽了乐毅、剧辛、秦开、邹衍、屈庸等一大批人才,让燕国迅速的强盛了起来。
强盛之后的燕国开始对外用兵,先是秦开率领燕军大破东胡向东拓地千里,随后燕国又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波五国伐齐,险些就完成了将齐国完全吞并这蛇吞象的壮举。
可以这么说,燕昭王时代是整个燕国自建国七百年以来,最为强大也最为扬眉吐气的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