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微微一笑,道:“缪卿此言谬矣。中尉者,官也。官官相护,乃世之常态也。虞卿为中尉,吾自信之。若他日奸臣窃此中尉之位,欺上瞒下,则赵国危矣!监察卫者,便是寡人为解此危局而立也。日后中尉可为寡人明察,监察卫可为寡人暗访,如此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寡人便无忧矣!”
赵丹的这番话,说的就是他设立监察卫的初衷。
和这个监察卫类似的机构,华夏各朝代有着太多太多了。比如说秦朝的尉缭,汉朝的绣衣使者,唐朝的丽竞门,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东厂,清朝的粘杆处(血滴子),等等等等。
为什么如此多的朝代,都不约而同的设立了这么一个名称不同,但性质基本相同的、直属于皇帝的秘密对内特务机构呢,难道是皇帝们都吃饱了没事干?
根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官官相护”。
要知道负责监察官员的吏部本身也是官员阶层的一员,让吏部去监察官员,实际上就等于是官员阶层自己监督自己,这可能不黑幕吗?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这可能不吹黑哨吗?
这就是所谓的官官相护了。
官官相护的出现,通常必定伴随着大规模的腐败,而大规模的腐败又必定导致民不聊生,然后皇帝们就会面临统治危机了,这国家就有被农民起义搞到灭亡的危险了。
所以皇帝们的手里必须有一支力量来制衡和威慑官员阶层,来清除官员阶层之中的腐败者,来避免官员们肆无忌惮沆瀣一气的欺上瞒下,来让皇帝有一个能够直接体察民情的渠道。
缺少了监察卫这种机构的下场是什么呢?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官员士大夫阶层的忽悠下杀了魏忠贤,废除了锦衣卫和东厂。然后明朝的士大夫官员们失去了威慑,开始肆无忌惮的当起国家的蛀虫,仅仅用了十几年就把偌大一个明朝玩崩了。
崇祯杀魏忠贤本身并没有问题,换一个自己的亲信上位就是了,可废除东厂和锦衣卫,绝对是崇祯干的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既然有了这么多朝代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赵丹来说监察卫的设立就是势在必行。
再加上这种机构本身也是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不是赵丹一张嘴然后监察卫们就可以五湖四海无所不在的,因此监察卫这个机构当然是越早设立越好。
缪贤在听完了赵丹的解释,终于完全明白了过来,心悦诚服的点头称赞道:“大王果然高见,臣不如也。请大王放心,臣必竭尽所能,为大王建此监察卫、胡衣卫!”
缪贤纠结的其实就是这个对内的监察卫,至于对外的胡衣卫,缪贤是能够理解的。毕竟这年头哪个国家没几个间谍?胡衣卫只不过是把赵国对外的间谍们正式的搞一个机构整合起来罢了,这其实也是应该的事情。
前面也说了,缪贤本人是忠于赵丹这个国君的,一开始的反对也是因为觉得这对赵丹的统治不利。但此刻在听到赵丹解释之后,缪贤发现监察卫的设立不但无害而且有利,那么缪贤对于做这件事情自然就是全力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