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页

“朕封长安县侯李易为金紫光禄大夫,诸卿以为如何?”

刚才在殿上之时,这些人其实并未发言,到了他们这个位置,若非是陛下的决定不妥到了极点,是不会主动出头的。

秦相沉吟了片刻,开口道:“李县侯少年英杰,对我景国有数不尽的功劳,然而,陛下为他晋爵至县侯,已经是极大的恩典了,老臣以为,李县侯还太过年轻,更是不懂国事,不通理政,不足以胜任金紫光禄大夫……陛下若是执意如此,怕是会让朝中不少臣子寒心。”

即便是他,也不敢否认李易的功绩,仅仅是天罚一项,就足以让他的功劳大过朝中的所有臣子,更别说他力挽狂澜,大败齐国使臣,后又创算学院……

秦相是一朝宰相,对于李易对景国立下的功劳,一桩桩一件件,他比谁都清楚。

陛下为他封爵至县侯,是因为他的确立下了不世功劳,这不容任何人否认。

然而,若是再在封爵的基础上,让他成为景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金紫光禄大夫,就有些恩宠太过了。

历代担任此官职的,无一不是有着数十年从政经验,名望甚高的老臣,实在不是一个不懂朝政的年轻小子能够胜任的。

景帝的目光看向一侧,几位重臣也都纷纷开口。

几人对于此事,虽然没有持否定态度,但也并不赞成。

他们并不是倒向秦相,或是与那李县侯有什么冤仇,而是从内心里觉得此事不妥,理由倒是和秦相说的一般无二,那一个对于朝廷来说非常重要的官职,不能加在一个不懂国事的小子身上。

这一点,从他刚才在殿上的发言就可以看出来。

原本闭口不言的沈相,在景帝目光望过来的时候,终于开口,“老臣以为,此事……陛下当三思。”

这便是没有一个人赞同他了,景帝面上倒是没有露出任何不满的表情,在此之前,他就已经猜到了百官的表现。

毕竟,李易还是太过年轻了。

然而,就算是他真的不懂朝政,但只要他在朝廷,便能够解决满朝文武都无法解决的事情,他的功劳远远不止这些,却又不会于去当具有实权的官员,除了这些,他倒是给不了对方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