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的心就是一寒,好像被掏了一把……虽然胆子不大,但王珪的口才还很不错。
“王爷,能不能允许老夫,说几句肺腑之言?”
“讲,我洗耳恭听!”
王珪点头道:“王爷为了大宋朝廷,为了天下苍生,有目共睹,可是和世家大族作对,就实在是不智!古往今来,打压世家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汉武帝迁居豪强,比如李唐修《氏族志》,武则天更是夸大科举录取人数,提升商人地位,妄图用寒门取代士族……可结果又如何呢?王爷熟识典故,不会不明白。一个人不管怎么强,还是斗不过一群人。就拿这段时间来说,先是征地的案子,接着是吏部考察,然后又是漕运,王爷看似处处占了上风……但是两淮已经乱了,漕运一时恢复不了,粮食,食盐,全都没法供应,再过几个月,京城就要有人挨饿!”
王珪说到激动处,探了探身体,“王爷,斗胆请教,假如真的天下大乱,那时候朝廷为了平息民怨,会怎么办?”
王宁安呵呵一笑,“还能怎么办,找个人当替罪羊呗!晁错进言削藩,结果七国之乱,汉景帝腰斩晁错,有功而枉死,自古以来,所在多有,没什么稀奇的!”
“王爷高见!”
王珪觉得还有说服王宁安的可能,因此拿出了一百倍的精神。
“王爷,说到底,你是一个人,毕竟比不上东南半壁的重要,如果让圣人选择,是天下太平,还是罢了王爷的宰相?老夫以为,就算圣人和王爷的师生情义再深,也比不过江山社稷啊,到时候,王爷又该如何自处?老夫真是替王爷提心吊胆啊!”
王宁安认真听了王珪的话,还真别说,三旨相公除了怂点之外,脑筋还是很不错的。
有人要问,东南这么闹,以漕运相要挟,挑衅朝廷,他们活腻歪了吗?
当然不是,这帮人很清楚,朝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这世上解决不了的难题多了,皇帝虽然是九五至尊,但却是最善于妥协,最能装糊涂的一个。
如果事事都那么明白,龙椅就坐不稳!
先帝赵祯,如果扣去最后的十几年,就是个标准的糊涂天子。
前面也说了,强如汉武帝,唐太宗,也有消灭不了的势力。
东南这帮人笃定,他们闹得足够大,朝廷只能撤换王宁安,当然了,这事情不会完事,朝廷还会报复,可那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