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页

“再跪!”

梁乙甫简直跟死了老子似的,脸都青了,等到他重新站起来,令人绝望的声音又来了。

“三跪!”

第788章 赵祯的巅峰时刻

梁乙甫青紫着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难看到了无法形容。

而龙椅上的赵祯,却是龙颜大悦,简直要笑出声来。

看着跪在脚下的一群人,尤其是还有西夏和契丹两个宿敌,赵大叔要飞起来了。

不是哪一朝的皇帝都能天天享受跪拜,身边一群奴才环绕,还有一大帮穿越而来的女人拼命往怀里挤。

实际上在唐代以前,大多是席地而坐,哪怕皇帝也不例外。低头侧身,就算是表示恭顺。到了唐代,出现了座椅,皇帝和臣子之间,也是坐而论道。

混到了大宋,臣子待遇又降了一些,需要站着回话。当然了,一些地位较高,年纪较大,尤其是进入宰执一级的人物,还是能够和皇帝平起平坐的。

至于面君的礼节,只要作揖即可,最多一拜再拜。

屈膝磕头,那是祭天地祖先,非常隆重的场合,才会出现的。

一般情况下,新君登基,大的祭祀典礼,才需要磕头,平时的大朝也只是躬身作揖即可。比如文天祥被俘虏之后,面见忽必烈,也说南揖北跪,大宋的臣子,是不需要向皇帝下跪的,磕头是蛮夷的作为。

大宋臣子尚且不磕头,体贴的礼部官员,怎么好让外国使者磕头,所以原来的设计,只要作揖恭贺即可。

不过西夏抢着当第一名,王宁安就灵机一动,你们想跑到前面,那就成全你们,让你们给大宋皇帝跪下!

不但跪一次,还要接着跪三次,行三跪九叩的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