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页

至于赵卞,他当初和张方平一起,还去劝说文彦博,想要保王拱辰,虽然案子没有牵连到他,但是赵卞也觉得脸上无光,十分难看,素以清正著称的言官头子,居然和两个贪墨重犯搅在一起,这算什么?

因此赵卞决心求去,谁也留不住了。

总而言之,这几个人各有缘由,当问题是他们恰巧赶在了这个时机,纷纷离职。下面的官吏怎么想?大家会怎么看?

许多人都认为是皇帝不顾一切,处死了两位宰执重臣,根本不管百官求情,不给百官留面子,既然皇帝无情,百官只能无义。

我们不能正面和皇帝冲突,保两个贪墨之人也说不出道理,但是我们不干总行了吧!

皇帝总不能逼着我们干活吧?

百官们很快就群起效仿首先有行动的是御史台。

谁都清楚,历来御史台就是马蜂窝,清流大本营。没事还鸡蛋挑骨头呢,更何况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有人还发愁没法掺和呢,见诸位大人请辞,他们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皇帝又如何,没有了群臣辅佐,没有百官做事,那就是瞎子,聋子,关在宫里的废物!

因此在赵卞请辞的第三天,陆续有三个侍御史,五个殿中侍御史,10个监察御史,一起请辞。

随着御史台发动,请辞之风,很快波及到六部和各院寺,甚至蔓延到了开封府,数百人求去……几乎一夜之间,大宋朝的机器骤然停了下来!

身在府邸的贾昌朝,听到家人回报,说是好几百官吏追随着相爷一起辞官,老相爷深得人心,威风凛凛,百官仰德,实在是了不起!

听着家人眉飞色舞地吹捧,贾昌朝眼前一黑,几乎昏过去。

我的老天爷啊,不带这么玩人的!

老夫是真想跑了,你们这不是把我放到火上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