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

赵祯越想越气,正在此时,突然有人禀报,说是国舅曹佾递牌子求见。赵祯很烦躁,不想见曹佾,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他进来了。

见礼之后,赵祯突然沉着脸道:“开发岭南的时候,你们家拿了不少钱吧?京城的各个将门一共出了差不多700万贯,真是富可敌国啊!”

穷疯的皇帝什么都能干得出来,连对自己的小舅子都不客气了,就差直接伸手要钱。要不是看在他是皇帝的份上,立刻友尽!

曹佾躬身道:“官家,臣此来就是捐献救灾的。”

人家竟然是主动地,赵祯反倒不好意思了。

“景休,你有心了。”

曹佾有些感动,忙说道:“臣家中世代深受皇恩,如今国家有难,臣不能袖手旁观。”赵祯欣慰笑道:“果然是自家人,你说说,能拿出多少,算朕借的,等日后朕一定归还。”

对赵祯的记忆力,曹佾半点都不看好,可是他没有办法。这几年,曹家赚得太多了,如果还当守财奴,早晚要吐出来。

而且曹佾太清楚王宁安的忽悠能力了,那些将门子弟看似跟着他去岭南做生意,实则早晚会被绑上王宁安的战车,到了那时候,曹家可不是将门中的唯一了,曹佾觉得很有必要更抱紧他姐夫的大腿。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情,直接往外拿钱,不但没用,还容易露白。

“启奏官家,臣手上有一万石白砂糖,臣愿意全数贡献出来,按照50石粮换1石白砂糖计算,能换来50万石粮食,用来救济灾民。”

白糖在宋代价格可一直居高不下,哪怕有了王宁安插手,京城的糖价也是80贯一石,而粮食呢,最多六七百文,不会超过1贯。

曹佾的兑换方式,基本上只要了四成的价钱,可以说说捡到是谁的便宜。

赵祯稍微思量下,笑道:“这个法子朕不陌生,王宁安当初救灾的时候就用过,只是他是拿烈酒和鲸肉换粮食,景休是用白糖。”

提到了王宁安,曹佾忙说道:“官家,臣觉得王大人在救灾上,经验丰富,智计百出。臣提议官家应该下旨,询问王大人救灾方法,让他出人出力。”

“朕还琢磨着王卿离着太远,既然景休提到了,那朕立刻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