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页

杨林大军一走,诸葛亮亲自便率领兵马跟上,仅仅是跟,而不是追。

诸葛亮留在益州的雍州大军只有三万,还分派了一万给高思继和薛万钧执行任务去了,麾下只有两万兵马。

为了给杨林造成压力,诸葛亮虚张声势,让骑兵在后,尾巴上绑着灌木,行动间激起滚滚沙尘,让杨林以为自己有几万大军。

杨林见此,果然害怕,率领着兵马乘船,顺江而下,赶往临江县驻扎。

临江县位于长江北边的一条小支流边上,支流发源于深山,流进长江之中。

顺江而下,速度飞快,不过一天时间,杨林便领军来到了长江与这条支流的交汇处。

转到向北进入支流,转个弯,在行二十里,就是临江县城。杨林只要入驻临江,便可拒险而守,还可以派兵控制长江,与杨素一前一后控制着这几百里的长江沿线,互相支援,敌人难以攻打。

“汉军离咱们还有多远?”长江之上,杨林立在船头,对着身边的新文礼问道。

新文礼回答道:“只有二十里,速度一直没有落下!”

杨林冷笑道:“早在几个月前,我就派人在临江县囤积了大量的粮草,险峻非凡,诸葛亮来了,我也不怕他。前面就是支流了吧?”

新文礼拱手道:“是的将军,船队正在转眼,正在进入支流,预计正午十分可以抵达临江。”

杨林深深的呼了口气,感叹道:“呼,总算是到了,这个诸葛亮太恐怖了,跟他对峙的这几日,我的精神一直紧绷着,不敢有丝毫大义,到了临江,终于可以好好歇一阵了,真不知那司马懿是怎么在阳平关抵挡诸葛亮那么久的!”

新文礼笑着说道:“将军也不必妄自菲薄,我听说诸葛亮进攻阳平关后,司马懿抵挡了不过两天就败了,将军与诸葛亮对峙三日尚且游刃有余,比司马懿可强多了。”

二人说话间,船队已经进入支流,渐渐行驶至临江城。

往前行不过数里,河流渐渐狭窄起来,却是已经行驶到河段中最狭窄的部分。

狭窄的河流上,只有中间的深水区域可以行船,且一次只能通行一条,到了这里,船队便排起了队伍,一条条的行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