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众将军们纷纷锁眉左顾右盼,不知是听闻守城的将军被斩首挂于城墙之上后一时怯懦,还是尚未想到对敌良策不敢贸然揽下,总之一个个都不肯吭声。

李桓也不知当时是哪里涌出的一股悍勇,他推开拦阻自己的侍卫和内监,几步冲入大殿,大声回应:“儿臣愿请一战!”

朝堂上的所有人,包括宣孝帝在内,皆望向他。

其实在听到这急报的那一瞬,桓便有了决断。母妃犯下的不世重罪迟早会牵连于他,与其这样担惊受怕受人白眼的熬煎着度日,倒不如豁出去历练一番,指不定还有将功折罪的机会!

于是此次请战不论父皇准或不准,起码都能看到他的一腔热血。

宣孝帝高踞龙椅,认真凝视着儿子良久,未予置评。

最终是一位中年将军站了出来,打破平静,满面刚毅的朝着圣上赞扬李桓道:“六皇子殿下趫猛敢战,勇气可嘉,乃是我大燕之福!末将愿随六皇子殿下出征,誓从胡人手中夺回并、幽二州!”

这位周将军与姜家乃是世交,可因着姜家此回犯事罪不可恕,一直未敢向圣上进言求情。如今六皇子孤注一掷站了出来,他认为也是翻身的唯一机会,自然愿助他一臂之力。

圣上盘桓许久,大臣们也议论纷纷,支持者与反对者皆不在少数。

有的大臣认为六皇子敢接此役虽勇敢,但毕竟从未有过实战经验,战场都没上过,甚至就连纸上谈兵的学问都不及其它几位皇子,去了也难起什么作用。而此役若再输,会更加助长了胡人的气焰和野心,只怕到时幽并二州也不能填满他们的胃口,到时便更是不可收拾。

也有觉得胡人生猛,七日之内便夺下两州被奉为神话,唯有天家亲临,才能重塑边关将士的信心,从而夺回失地。六皇子即便经验不足,只要人去了边关,本身就是一剂强有力的猛药,将士们必会重振精神,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