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温梓童也不知说些什么才能让老伯的自责减少一些,只是劝道:“老伯,村民们定会相信您不是故意的。”
老伯却忽地苦笑一声:“他们信不信的,如今也埋怨不到我了……死光了,七百多人全都死光了……就剩我一个。”
温梓童也哀伤的叹口气,然后信誓旦旦的保证:“老伯您放心,我定会查明此事的原委,为我那未过门的媳妇,也为南坊村的七百多位村民要个说法!”
谁知老伯却并不领情,嗤笑一声,道:“查?还有什么可查的!建这道新堤之前,年年汛期都是旧堤帮我们平安度过!就是修这道新堤的官员中饱私囊,选劣等石材木材充数,才会如此轻而易举的被洪水冲垮!”
只顿了一顿,他双眼血红的愤愤道:“平阳侯,听说督办水利的就是平阳侯!就是他贪了那昧良心的钱财,草菅人命!”
“哎你!”椒红气乎乎的打断他,“刚刚还吃了我们包子,这会儿就在这骂平阳侯……”
不待老伯说什么,温梓童率先扭头剜了椒红一眼,喝道:“住口!”
椒红这才意识到方才险些暴露了身份,不禁内心翻悔,忙撒着娇去圆:“公子~您也听说过平阳侯一家乐善好施,多少人都受过他们家的恩惠,故而我才不信人家能做出这等事来。”
见她自己擦了屁股,温梓童这便消气,回过头去看着老伯,顺着椒红的话说道:“是啊老伯,小生也是京城人士,听闻过平阳侯持重谦退,矜贫恤独的美名。不知您这些话,是打哪儿听来的?”
按说此次水利工程,接圣旨负责兴修的是端王,具体实施及负责采买的也都是有名有姓的官员,她父亲不过是挂了个督职,动工时面都未露,不该被当地百姓记住才对。
“钦差大人!是朝廷昨日才派来的钦差大人亲口说的!”
“钦差大人亲口对你们说的?”温梓童禁不住怔忡。虽说这伍经义暗地里确实是连尚书的人,栽赃陷害她父亲并不奇怪,可也不至于如此招摇的公然说出这种没证据的话来。
老伯纠正道:“钦差大人不是对我们说的,而是对他身边的人说的!”
“那你们又是如何知晓的?”温梓童越发纳罕。
老伯愤而道:“是我们昨日得知钦差大人来宿州,便都自发去往官府喊冤,让官府严惩罪魁祸首!钦差虽未出来,可他身边的亲信出来打发我们,说这幕后之人来头不小,乃是深受皇帝器重的平阳侯!”
“那……那你们打算接下来如何?”温梓童已是有些紧张,因为显然有人在刻意煽动这些受灾百姓的情绪,让他们将仇恨的矛头皆指向自己父亲。
“隔壁村的有人带头,说若是官府不给我们一个公道,严惩这个平阳侯,他就带着大家去敲登闻鼓,告御状!”
闻言,温梓童心惊,转头与椒红换了个眼色,见椒红亦是惊惶不已。
皇帝的雷霆之怒,尚有四皇子在旁说些美言安抚。可民间的愤恨仇视若成功被有心人煽动起来,便是帝王也会忌惮,那么最终不论真相如何,皇帝都有可能为平民愤,敢于牺牲任何人。
想要问老伯的,温梓童皆已问完了,最后便请他带自己去隔壁村看看。
许久未吃到米粮的老伯今日承了她的恩德,自然听凭差遣,麻溜起身在前头引路,边走边还提点上句路滑小心。温梓童和椒红相互搀着,紧跟在老伯身后。
老伯口中的临村叫做桃花村,就在南坊村的东面不远处。因着沿岸地情是东高西低,故而堤坝决掉灾情来临时,南坊村最先沦陷,之后洪水便顺着南坊村一路西下,连淹了十数个村庄。而东边的桃花村虽与南坊村相邻,却因着地势渐高,故而在洪水来临的头一夜,并没破坏得太过。这也给了桃花村村民们逃亡的时间。
而当洪水水位渐高后,桃花村也终难逃被冲毁的宿命。待水退下去后,有些逃至山上的村民便又纷纷下山回到了桃花村。
随老伯步至桃花村后,温梓童发现这里并未比南坊村好多少。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村子里住着一户衣锦还乡的富贵人家,墙垣砌得高且结实,被洪水冲过之后毁了一半,却还有一半带顶的屋子可以遮风避雨。
故而眼下桃花村仅剩的三十几号人,便都扎堆挤在这个富户的家中。而富户本人,倒是连夜收拾了家财迁离了宿州。
老伯在前推开大宅摇摇欲坠的门子,客气的请温梓童和椒红进去。
入了前庭,温梓童见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分散在四处,或躺于游廊的栏凳上,或倚在柱子上。他们对老伯并不陌生,因为打从出事以来,老伯也是寄居在这个屋檐下。可看到还有两张陌生面孔跟着,不免就要投过来几束好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