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这说辞若想不令父皇怀疑,那还真是难如登天。

既已知舅父所要传达的意思,李桓便将那纸卷匆匆销毁,而后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年勤恳读过的史书野传,甚至时无趣时看过的一些话本也在脑海里翻找出来。

他读过的故事里,构陷他人的诡计倒是不少,可是这构陷又得显得合情合理,关键还得当事人自己心甘情愿做这个替罪羔羊。

若说衷心,承娴宫的下人在母妃得法的调/教下必然都是衷心。可是衷心到甘愿为主子抗下所有罪过,死也不怕的却是未必能有。

莫说那些小丫头,即便是跟了母妃数十载的李嬷嬷,也未必肯答应。

想到李嬷嬷,李桓突然灵光闪现,犹如醍醐灌顶!他虽暂时未想通如何让人应下这事,但他想到李嬷嬷的身世。

李嬷嬷是陪着母妃一同入宫的老人,后来到了放出宫的年岁时便出了宫嫁人生子,可后来母妃在宫中过得不太如意,便又召了李嬷嬷入宫。

李嬷嬷放着相公和儿子不能见,在宫中孤独终老,要说起来她心里该是有怨的。

如此,李嬷嬷便成了最恰当的那个人!李桓暗暗拿了主意,只要一口咬定李嬷嬷憎恨母妃,才在那棉里夹毒,目的并非是要害父皇,而是要害他母妃!

是了,这一切便说得通了。李桓如释重负的笑笑。

只是面色才缓和须臾,复又僵起来。下一难题又难住了他,该如何令李嬷嬷心甘情愿的舍命救主呢?

李嬷嬷不是一般的奴才,有相公有儿子,便是一年都见不了一回面,总归是个牵挂,她断不会愿意去死的。李桓背着两只手,微昂着头在屋里来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