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页

“我认为,谢洛夫总书记完全可以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名单。”意大利部长会议主席贝林格的言论,又引起了一阵热烈的讨论。是不是应该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谢洛夫,似乎一下子成了比较现实的问题。

很快,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委婉的决绝了这种提议,表示总书记高风亮节,并不在乎这种虚名,而是真正的为了欧洲的和平进行考虑等等。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总书记被这种题意恶心到了,他有的是钱,不谦虚的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单独的财团都有钱,犯不着拿着这么点奖金恶心自己。

这部狗血剧,欧洲各国虽然都表达了很大的诚意,可谢洛夫不想陪着这些人演下去。所谓的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还是拿去给别人吧。

在共青团真理报刊登准备撤军的消息三天之后,谢洛夫正式对撤军的消息进行表态,“消除欧洲两大阵营的隔阂,是苏联一直在追求的事情。一个分裂的欧洲和世界,不符合各国的利益,而且苏联现在相信,东欧的盟国现在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

“我们的盟国不再是三十年前,那些弱不禁风的小伙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谢洛夫在当着苏联全国的电视讲话中道,“当然这不代表苏联会任由自己的盟国被威胁,一些对苏联怀有敌意的国家,前往不要因为苏联的善意产生误判,我们要强调的事,能够践踏苏联尊严而不付出代价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

“关于北方集群撤军的时间,和中程导弹条约履行的时间一致,我们将在两年内削减驻波兰北方集群中三分之二的兵力,并且在未来几年安排好这些士兵的归属,这点不论是涉及部队的士兵,还是家属都不需要担心。”

多年以来,谢洛夫学到的事情就是不要把话说死,尽量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说话。对于苏联北方集群撤军的两年时间,之所以通过讲话和中导条约的时间挂钩,那是因为谢洛夫迫切需要在两年内解除中程导弹对苏联的威胁。但还不能明说,只能通过撤军时间进行捆绑来诱惑西欧国家对美国施加压力,尽快实行销毁。

至于北方集群回国的安排,在表态中就更加模糊了,未来几年来解决?一年以上九年以下都叫几年,那个时候中东一定早就打起来了,北方集群一定还有用处。

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的正式表态,表明苏联是真想要撤除驻扎在波兰的北方集群,北方集群虽然没有西方集群兵力多,但也是处在苏联第二梯队进攻的三十万重兵集团。和西方集群一起给联邦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今天我们迎来了和平的曙光!”法国总统密特朗公开的称赞道,“这是几年来欧洲迎来最好的消息,几十年来一直笼罩在我们头顶的战争乌云,终于散开了一些,让温暖的太阳重新照耀在了欧洲人民的脸上,我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之情。同时理解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谢洛夫的努力,在这里我必须说一句,谢洛夫同志,谢谢你……”

总统密特朗以一个社会党党员的名义称呼谢洛夫为同志,法国共产党组织了游行集会对对抗时期的过去,缓和时期的到来进行庆祝,社会党和共产党纷纷走上街头,整个巴黎都处在一片红色的海洋当中,法国人兴高采烈的挥舞着手臂,表达着自己和平的向往。

“高兴得太早了,几十年前不知道有个叫做张伯伦的人,也宣称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么?”谢洛夫哼笑着,不过这样更好,对于一个强国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不是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前往不要自不量力的开启两场战争。

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是立足于世界不败之林的保障,经济和军事则是衡量其国力的主要指标,这些所有积极因素苏联都存在,谢洛夫只是换一个方向再次突破。

本来到了今年,历史上的苏联还在支撑阿富汗战争,尼加拉瓜内战,安哥拉内战,越南的边界战争。而现在安哥拉内战早已经明朗,唯一还在拉锯的战争就是尼加拉瓜内战。这种消耗对苏联完全是可以承受的。打烂了中美洲,对苏联又没什么影响。

苏联的撤军消息在欧洲赢得了一片赞扬,不过在白宫却起到了另外一个效果。里根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苏联主动撤军是非常反常的。美国距离欧洲很远,不会出现被这种喜悦冲昏头脑的事情,可以更加冷静的观察欧洲大陆。通俗点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苏联完全可以不撤军,继续在欧洲保持强大的压力,因为在苏黎世会谈的时候,里根也没有在这件事上对苏联施压,就算是施压,当时谢洛夫那副死人脸,里根心中也有些摸不透这个对手的想法。没想到会谈结束没多长时间,这个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就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