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页

利比亚,葛罗米柯仍然在瑞士和利比亚之间奔波,同时主持中程导弹条约的进程,和利比亚人质危机的进程,面对法国和美国共同站在一起的局势。葛罗米柯拿出了自己的本色,刻板到极点的机器人作风,不管美国和法国说什么,都需要尽量的说要向莫斯科请示。

当然每次的谈判中,葛罗米柯不会一点都不让步,那样就太明显了。只是打着阿拉伯国家民意的幌子,希望法国和美国考虑一下第三世界的看法。嘴巴强硬但不会设置障碍,这就是葛罗米柯现在的工作,同时还要在阿拉伯国家树立起来美国霸权主义的印象。

而在瑞士苏黎世的时候,葛罗米柯就换了一副面孔,大谈欧洲和平,表示苏联会和欧洲国家长久的和平共处,私下场合还露出一些口风,表示苏联说不定会减少东欧驻军的数量。

苏联的意思很简单,要么两件事一起解决,要么哪怕是美国绑上了法国一起施加压力,也绝对不会得逞。有着中程导弹条约作为诱饵,就不怕欧洲国家不上钩。

“我们同时能取得两项重要共识才能引起轰动,如果一件一件的解决,对于我们外交领域工作的人,就没有这么大的功绩了。”葛罗米柯对着法国外交部长道。

第981章 繁忙的谢洛夫

外交部长对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外交无小事这句话可不独属于某个国家。大英帝国现在都成这样了,不是还依靠外交手段在全世界合纵连横么。而对于外交官本人来说,他们的最大追求,当然是享受创造历史的快感。

每一个外交官在工作的时候,脑海中都在闪现着梅特涅、俾斯麦的名字。而葛罗米柯当了这么多年苏联外交部长,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效果不大,他早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外交官,所以心里的追求会更高。如果利比亚人质危机和中程导弹条约同时能够解决,两件大事当中都有葛罗米柯的名字,其中的轰动意义非同一般。

法国的于贝尔·韦德里纳,同样也有这种追求,当然他和密特朗都是社会党人,对苏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而是作为美苏法三方,研究两件大事中法国的影响力。主动平衡美国和苏联,并且联合其他次级势力,是戴高乐以来法国的国策。法国也不会站在任何一边,而是根据不同的事情,考虑法国扮演的角色。

特立独行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是法国外交部长于贝尔·韦德里纳的考量,葛罗米柯的建议他听进去了,这对法国没有坏处,对他个人更是全是好处。

现在的形势其实并不难分析,美国和苏联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这就需要法国作为中间人促成两国的妥协,于贝尔·韦德里纳认为,这就是体现法国影响力的多好时候。

“不错,其实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苏联的决定,尤其是避免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敌意,这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关心的事情,当然也包括我们法国。”于贝尔·韦德里纳不置可否的回答道。

冷战时期僵持的两极联盟体系也为法国提供了一个利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极好机会,这主要是因为法国虽然身为北约成员国,但由于退出了北约的整体军事指挥系统,因而可以自行其是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定外交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欺软怕硬么?”接到葛罗米柯好消息的谢洛夫并不意外,这句话也不是在嘲讽法国,没有国家例外,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由人类组成,人类就是这样的。

对我有利的那是规则,应该遵守。对我不利的那是羁绊,要想办法挣脱。就拿谢洛夫和利加乔夫现在商量的修改宪法这件事来说,既然各个加盟共和国没有独立的权利,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不是要改名?那当然是……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