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是同志,苏联也愿意帮助意大利,但这必须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勃列日涅夫最后开口道,“这样的关系才会更加的牢固,甚至比谈感情更加牢固。”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赤字还是其次的事情,这完全可以用很多办法来解决,而失业率这件事远远要超过收支不平衡,意大利想要渡过难关,就必须早点从巨大的失业率当中走出来,不然的话,跟在失业率之后的就是革命。要知道整个华约还在虎视眈眈,现在的革命圣地可比五十年前强大太多了。
“我想,我们两国专业人员,可以拿出双方都接受的方案,照顾我们双方的利益,携手让我们双方都得到更好的发展。”贝林格带着友好的态度说道。他只负责和苏联领导层沟通感情,真正的谈判那自然有专人负责,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
苏联也确实给予了很好的接待,不管怎么说,同志般的感情还是要有一些的。勃列日涅夫、谢列平、柯西金都出席了欢迎贝林格和意大利代表团的酒会。至于谈判和签署合约的专业人员,也在忙碌和对手针锋相对。
“我本来以为你会反对,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看着西欧去死。”乌斯季诺夫拿着酒杯和谢洛夫闲聊道,“西方处在经济危机当中,我们一旦拉他们一把,以后他们还会找我们的麻烦。”
“这次经济危机会削弱西方,但是要说有一次性让我们打死他们的机会,还是不太可能。”谢洛夫想了一下道,“按照美国的算法,总体实力苏联达到了美国的百分之七十一,当然再过几年这个数字会进一步拉近,东欧对比西欧还是弱了一点,希望我们的东欧伙伴能抓住这次机会,真正的在以后帮助我们,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让苏联顶着。”
但是如果对抗继续下去,下一次经济危机出现,那西欧和美国可能只能保全一个了。能剪羊毛的就这么几个地方,美国应该会对苏联势力最小的南美动手。其次是日本,最后是西欧,不过谢洛夫很怀疑一个南美够不够美国摆脱这次的经济危机。
距离广场协议还有十年的时间,如果日本也不够剪,苏联扛下了里根的进攻,西欧国家就是最后一个选择了。
三天之后,意大利部长会议主席贝林格,出席了意大利和苏联签订的商业合约,保证将在苏联投资帮助苏联开发本国的资源,提升工业产品的品质,出口大型机械和重要零部件。第一个甩开了巴统的限制,开始对本国的失业率开始拯救,同时尝试平衡收支。
贝林格回到罗马之后,受到了北约国家的强烈谴责,认为意大利不顾群体利益的举动伤害了整个北约,尤其是英国人的指责最为强烈,作为回应英国在半个月后也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访问苏联,调查苏联的人权问题,至于里面为何有企业家、那是为了从侧面让西欧国家的人民知道苏联的真相,一旦发现苏联工人的恶劣生存环境,英国一定会主持正义谴责,其他国家盛赞英国的举动,不愧是不要脸的老牌帝国主义,同时表示自己的代表团也应该组建了。
第758章 狂风发动机
嘴巴上喊着不要,身体上却很诚实。当英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的时候,没有得到苏联的热情接待,在不长时间之前,英国还再高喊着让美国登陆土耳其和苏联拼命,当然了,英国因为实力已经衰弱,只能为美国提供一些援助。可见英国搅屎棍进行的从来都是无差别攻击,没有具体区分自己的立场。
比起对贝林格的接待,对英国代表团的接待似乎没这么热烈,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对英国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大概几天之后,法国代表团也会来到莫斯科,联邦德国的代表团也在筹备当中。
莫斯科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得到西欧这么青睐,至少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还没有过。尤其是西欧国家主动上门,有求于苏联。苏联外汇的最大作用,就是用来购买粮食,来填充苏联庞大的畜牧业,保证苏联人有充足的肉。要不赫鲁晓夫当初也不会再梁赞掉坑里。
实际上目前的埃及、叙利亚、苏丹、伊拉克、埃塞俄比亚等一些中东和非洲国家,只是有一些苏联的影子,一部分计划经济在运转,实际上是混合经济,换句话说这些国家是有特色的,这对苏联非常有利,像是东欧这种国家,苏联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市场经济东欧肯定会跟着西欧走,而绝对不会跟着苏联走。计划经济苏联又不得不提供资源、想要从东欧捞取好处,在计划经济下又不容易做到,很容易让东欧不满。
这也就是苏联需要东欧跟着自己打冷战,要是苏联干掉了美国,东欧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苏联解体之后,西欧国家已经教了谢洛夫,如何在市场经济之下把东欧吃的一点不剩。吸血的同时还会赢得感谢,这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