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伊斯坦布尔,发射!”保加利亚早先布置的地对地导弹阵地,同样的一幕在上演。
“目标巴夫拉、萨尔松、奥尔杜、发射。”从土耳其的四面八方,苏联的地对地导弹不断升空,苏联选择的都是短程导弹,在这种大规模干扰之下全凭借惯性制导,到底能不能打击到重要军事目标全看天意,一旦使用长城导弹是非常容易被美国检测到轨道的,苏联不能冒这个风险,为了保证最大伤害,谢洛夫完全把导弹当做大炮用,反正苏联的产能足够,一年一万多枚各式导弹,打出去一批也不心疼。
“乌拉!!!!”在亚美尼亚边界的四个坦克师一千多俩坦克和装甲车,像是出笼的猛虎一般越过边界,在黑夜中带起滚滚的尘土,分别冲向自己的既定目标。
“从现在开始整个高加索地区的铁路停运,用来运输后续部队!”在莫斯科,格列奇科元帅命令道,“内务部注意社会治安问题,不然你们老大回来会发火的。”
整个埃里温的总指挥部,充斥着密集的电报,译电员和前线部队进行密集的交流,掌控者前线苏联军队的动静,从亚美尼亚首先越过边界的四个装甲师,直扑土耳其东部重镇卡尔斯,卡尔斯人口不多,完全是一个军事重镇,主要目的就是震慑库尔德人和防备苏联在高加索的军事力量,在第一轮的导弹攻击当中,卡尔斯直接遭到了七十多枚地对地导弹的招呼。
而且因为卡尔斯距离边界太近,还在苏联炮兵的射程之内,外高加索军区的四个坦克师刚刚出动就在后方的上千门大炮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一时间刚刚遭到导弹攻击的卡尔斯城,又遭到了苏联炮兵的密集火炮覆盖,整个卡尔斯城熊熊燃烧,在黑夜中像是炼狱一般。同时给苏联坦克师指明了位置。
“是苏联人,绝对是苏联人,只有他们有这么强大的作战力量,快向安卡拉发报。”卡尔斯城的司令在十几分钟内接连遭到地对地导弹和大范围的炮击,虽然事出突然,但还没有失去基本的判断力,他不知道自己还剩下多少士兵,但他知道苏联不是土耳其自己能对抗的,只有整个北约能制止住苏联这个国家。
“司令,所有电波都被干扰了。”通讯兵的回答让这位司令心中一沉,马上道,“调频,通知士兵们抵抗苏联的入侵,安卡拉的援军马上就到。”
作为这座军事重镇的司令,他当然知道如果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土耳其军队被歼灭,整个土耳其就完蛋了,除了伊斯坦布尔那座城市因为希腊国防军牵制有土耳其军队防守之外,人数将近四十万的土耳其军队,有将近五万人在塞浦路斯岛上,有十五万人在南部边界和叙利亚作战,整个土耳其包括首都安卡拉都没有多少军队,处在一片空虚的状态中。
想到这点约茨古少将就浑身发抖,卡尔斯城是土耳其抵抗苏联的国防重镇,但也只有两万多士兵,还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建在,但作为一个军人,他要和自己的士兵在一起抵抗入侵。
土耳其并不缺少勇士,他们面对着庞大的苏联坦克集团毫无惧色,但是他们一般会理智的选择发挥他们勇敢的时机,毕竟没有什么人是为了想要上天堂而参加军队的。用勋章装点墓碑之类的话只是听上去很美而已。
“该死的,它冲过来了,隐蔽!”一个土耳其惊慌地喊道,一时间大门前一片鸡飞狗跳,土耳其士兵连滚带爬的向着两旁躲闪,谁都不想在枪林弹雨中坚持下来却被钢铁的履带碾成肉饼。士兵趴在地上看着那辆坦克向着自己这边冲来,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冲击着那辆t72坦克的装甲,发出梆梆的响声。
土耳其士兵诅咒着敌人继续撤退,他们是有理由诅咒的,一个实力比你自己强大的多的国家,一只手就能把按在地上摩擦,竟然还玩偷袭,换做谁都是想不通的。
苏联为了这一天准备了十几年,谢洛夫带来的唯一好消息,就是把十几年前在和土耳其边界地区的修建的储备仓库地点全部分享,告诉这些参战的部队,不要担心武器弹药、粮食补给的问题,想怎么作战都可以,亚美尼亚绝对补充的上。
红旗坦克师的士兵,正在卡尔斯土耳其防线里冲出的一支卫戍部队进行着激烈的血战,实际上参加了这场战斗的士兵都一致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战斗,而是纯粹的单方面的碾压,甚至在某种角度上讲,可以称呼其为屠杀。整个卡尔斯城的土耳其士兵不过两万人,在睡梦中遭到了苏联的导弹攻击和炮击,还能站起来抵抗的到底有多少人还是未知数。而进攻的苏联军队有四个坦克师六万多人,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