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

“印巴出现了小规模冲突,但我们还没有发现要全面开战的苗头。”茨维贡看着勃列日涅夫道,“不过确实有一些战争准备已经漏出来端倪,但战争规模有多大还不好说。”

“全面战争是迟早的事情!”谢洛夫直接把情报接过来扫视了一眼道,“什么事情不都需要酝酿一下么,就算我们要打仗,也需要进行一下思想动员、以及军需的准备。”看完之后把情报给了勃列日涅夫总书记道,“看来准备已经接近完成了,巴基斯坦在上次的战争中没有吃亏,也有信心和印度正面作战,我们看看吧……”

情报上写了,印度征召陆、海、空三军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对作战伤亡人员,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特殊照顾政策,使部队的士气为之大振;成立了联合兵种组织和联合情报委员会,解决了三军联合作战问题。下达了紧急状态动员令:取消军队所有人员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征用民用车辆,以紧急运送弹药及各种军用物资;迁移印与西巴接壤的边境居民;加强城市民防措施,种种迹象表明,战争开始了。

双方的小规模冲突持续了半个月,最终巴基斯坦宣布开始反击,双方的战争正式开始。

第656章 激光实验

“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印度一定会赢。谁都改变不了这个结果。”中央书记乌斯季诺夫已经下了断言,“我们的侦察卫星已经在中印边界地区侦查过了,喜马拉雅山沿线大雪封山,印度选择了一个可以派出中国干扰的时机,这是属于巴基斯坦和印度单独的战争,我相信我们支持的国家会取得胜利。”

“失败后的巴基斯坦将不会有和印度正面交锋的实力,摆脱了东线牵制的印度,以后会更加集中力量应对巴基斯坦。如果以印度战胜的结果而论,我们以后面对的形势是这样的,”谢洛夫站起来走到世界地图面前指着巴基斯坦道,“这将是唯一一块横在我们南下印度洋的绊脚石,必要的时候,我们干掉它……”

“那我们如何干掉巴基斯坦,印度会帮助我们么?他们凭什么听从我们的指挥?”中央书记基里连科反问道,“谢洛夫总政委是不是把事情想的有些简单?认为自己随意可以指挥印度的行动。”

“我自然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但我可以尽力去创造条件。”谢洛夫指着阿富汗的位置道,“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有领土争端,就是所谓的杜兰线问题。杜兰线以南生活着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我们可以适当的对阿富汗收复领域表示支持,在条件被创造出来的情况下,印度自然会出兵和阿富汗南北夹击,这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

“未来的世界没有巴基斯坦的存在,阿富汗和印度将会接壤,这就是我们最理想的南亚演变路线图。”把自己的话全部说出来,谢洛夫又加上了一句话,“到时候我们可以对全世界的人说出这么一句话,苏联是欧亚大陆的掌控者,什么样的规则由我们来制定。对于世界上半数以上的中立国家来说,我们苏联截断了欧亚大陆,很可能会引发政治上的地震效应,这些中立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首先会考虑的因素是苏联因素,而不在是美国因素。”

“印度共产党正在调动印度人的战斗热情,这得到了印度总理的赞赏。”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介绍着自己了解的情况,“自从中印战争之后,中国对印度共产党完全失去了影响,反过来我们则赢得了印度人的好感,所有人都认为苏联是世界上和平的重要基石,平衡着美国的军事压力,这种观点在印度普遍存在,相信这次战争过后,印度将不会在有亲美力量的存在了,我们可以说在和美国的争夺战中取得了完全的上风。”

“我同意安德罗波夫同志的意见。”谢洛夫点头,历史上一九七一年的时候,苏联在中国接近美国的同时,在南亚取得了重大胜利,完全把亲美思想从印度排除。从当时的国力上来看,苏联其实并没有因为中国接近美国吃太大的亏,对全球的争夺仍然是平分秋色。但谁都没想到后来会演变成这样。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看法。”乌斯季诺夫在二十四大上被增补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谢尔比茨基同时进入中央主席团,这是勃列日涅夫提议的。

谢尔比茨基进入中央主席团,是因为勃列日涅夫要平衡一下乌克兰的第一书记谢列斯特,而乌斯季诺夫的进入,则是勃列日涅夫希望增加以下军方的话语权,平衡一下谢列平、谢洛夫的司法安全干部群体,这得到了柯西金的认可。勃列日涅夫现在已经不在是弱势的第一书记,远远不像是前两年那样势力薄弱。

“很好啊,同志们,我们这些人是有义务的,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美国也不是我们的对手。”勃列日涅夫点头,又开始说自己的团结论调。他虽说已经不在是弱势书记,但风格还是没有改变,绝不会轻易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