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页

乌斯季诺夫最近一直在为武装印度军队的计划操心,所以有些疲惫。通过上两次战争,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被深刻的怀疑,对中国输了情有可原,虽然比较惨。但印度可以说中国是早有预谋,趁着古巴导弹危机偷袭他们。但第二次印巴战争就说不过去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准备是同时进行的,印度仍然没赢。

“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印度军队虽然打不过中国,但收拾巴基斯坦还是没问题的!”谢洛夫双手一摊道,“虽然我们援助的印度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巴基斯坦更差,这就没问题了。”

从比烂的角度考虑,除了美国和苏联没有交过手之外,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公式,那就是印度在中国面前一败涂地,巴基斯坦在印度面前一败涂地,但巴基斯坦军队仍然是和平教中最有战斗力的国家,后世被沙特雇佣保护沙特,称为安拉之剑。这就可以想象沙特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抵到了什么地步,那是连胡塞都摆不平的地步。

“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中国会不会出手教训印度,这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在前几天的会议上我没有多问,是害怕计划被否决,但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安德罗波夫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中国出手,印度能不能扛得住?”

“现在的印度装备,已经比中国要强了,而且要强上很多。而且黄种人生活的地区在印度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印度国内都是南亚民族。”乌斯季诺夫又带上了眼镜一边看文件一边道,“很多有利的因素已经消失了,中国要出兵就算能赢,这次也绝对不轻松,相信中国也能看得到这一点。”

现在已经不是五六十年代了,苏联对中国早期援助的武器已经落后了。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除了没有战略武器之外,和其他任何强国都没有差距。只不过美国和苏联很多,中国的数量没有这么多而已。但七十年代那些武器都落后了,现在装备优势在印度这边。

“打吧,反正又影响不到我们。”谢洛夫站起来抻了一个懒腰,无力地说道,“我们南下的通道到底要选择哪一条呢??还有就是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太碍眼了,应该找机会灭掉它。我先回去了,一会要去医院检查身体,再见……”

战争怎么着也要准备一段时间,不是领导人说打就马上能打的,这个时间则是苏联出现手机销售热潮的时候,从莫斯科到海参崴、从工厂到集体农庄,手机成了苏联人民谈论的话题,在各大自选商店中都出现了询问的人群。

苏联的平均工资不到一百五十卢布,高收入人群是克格勃的人,克格勃的普通军官和苏联部长级别的干部是一样的,此时苏联猪肉出售的价格大概是成本的一点五倍,就是说如果一猪头长大卖一百卢布,这头猪长大的过程会花掉苏联一百五十卢布。这种情况下苏联人的工资积累简直高的不像话,虽然名义上卢布和美元是一个汇率,但实际上苏联的工资在国内非常值钱,能购买的东西比美国高得多,但在国外又非常不值钱。

因为这样,谢洛夫断定苏联人民很有钱,所以定价三百卢布出售手机。同时让假宣传部散布消息,手机的成本超过三百卢布,有一些部门建议停产手机。加上苏联本国内就有被扫空的内部环境,所以这种谣言有很好的效果。

在铺天盖地的手机宣传海报之下,是空空如也的手机柜台,这让人更加相信成本高于售价是真实的,抢购浪潮发生,被摆出来的手机被一扫而空,又加剧了购买热潮。

“呐,这就是饥饿营销。”谢洛夫觉得自己又可以从福尔采娃那里骗稿费了。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利润。

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然后递给了自己面前的尤里勃列日涅夫,站起来道,“你们去意大利谈合作,一定要记住这几条,要知道意大利人的生活条件呢,比我们更加有活力,相信这种模式比在苏联更加管用,希望你们谈判的过程顺利。”

“知道了,父亲总是让我向你学习,说你是办法最多的人,谢洛夫主席,谢谢你的提醒。”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十分低姿态地说道,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那就去吧,有麻烦直接找大使馆。”谢洛夫也不知道这位大公子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这种表面和善倒是和勃列日涅夫差不多,深得老狐狸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