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页

“谢洛夫的军衔又提高了,现在谢列平的朋友里面他应该算是二号人物了吧?”契尔年科转而谈起来谢洛夫的问题,“不知道在谢列平的眼里,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谁比较重要。”

“职务上应该是谢洛夫,地位上应该是谢米恰斯内,谢米恰斯内和安德罗波夫一样成了中央书记,组织权利比较重要,把谢列平的人弄出书记处才是要紧的。”勃列日涅夫有些事情其实没和自己的两个助手说。赫鲁晓夫曾经准备在谢洛夫回来之后,增补谢洛夫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自己当时都不知道如何阻止,还是苏斯洛夫说话让谢洛夫在沉淀一段时间,不然他现在就有的头疼了。

“主席,克里姆林宫让我们对这项工程进行评估。”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克格勃总部谢洛夫的办公室当中,谢尔瓦诺夫推门进来递交过来了一份报告。

“我看看!”谢洛夫拿过来一看表情就变得十分严肃,这可是一个大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历史上苏联进行的世纪工程,北水南调。这个工程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专门为了解决苏联农业问题才弄出来的巨型工程。

苏联水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平衡,前苏联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境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4387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陆地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9,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径流量仅为197万立方米,比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少,但人均河川径流量约16万多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年径流量的一点五倍。

苏联地表径流量的分布与产业和人口的分布不相一致。绝大部分径流量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白白流入大洋,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前苏联的主要工业区,大多数城市和主要农业区,均分布在国土的西南部地域,即中部半湿润地区,地表径流量不足,且不稳定,经常带来周期性干旱。如伏尔加河下游、北高加索、乌克兰的南部、北哈萨克以及西西伯利亚南部等主要产粮区,由于降水量少,水源不足,干旱时有发生,使农业生产很不稳定,丰欠交替频繁。

这项北水南调的工程第一步其实已经开始了,三年前赫鲁晓夫已经批准决定开凿额尔齐斯—卡拉干达运河,这只是这份计划上的一项子工程,可以说这份计划一旦完成。苏联的农业问题肯定会得到缓解。

“让国内防谍总局、内务部和边防军总局同时跟进,召集我们的地质学家和科学家对这个计划进行评估,如果说没有副作用或者副作用比较少,马上上报中央主席团递交安全报告,速度要快,我可不想见到一个评估评估个四五年时间,我只给你们一年时间,把涉及到的河流情况和地质情况都调查清楚。”谢洛夫对这份计划是不敢怠慢的,这项始于赫鲁晓夫终结于戈地图的世纪工程还是越早开始越好。

按照这份计划的最大设想来说,这个工程带来的好处简直多的不像话,对工业农业都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从发电量、到农业灌溉、到河流网络的链接全是好处。别说影响一点环境了,再大的代价都付得起。

第535章 三个问题

苏联的大河都是诸如北冰洋,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是西伯利亚,而那边除了一些靠近边界的城市,几乎全部不适合人类居住。可以说苏联的这个世纪工程,比几十年后中国的南水北调更有迫切的需求,而且不会影响其他地区的人口,因为西伯利亚根本就没几个人。

只要第一步工程完工,就可以利用调水进行灌溉,可使黑海和亚速海流域的灌溉面积增加四百万公顷,从而可增加农业产值五十亿卢布,增加年净收三十亿卢布;提高莫斯科、图拉—新莫斯科斯克、萨马拉、下诺夫哥罗德等工业区的供水保证率;改善欧洲部分统一电网的供电情况。改善伏尔加河的水质,开辟新的深水航道,并可保持伏尔加河下游的通航水深,使航运不受影响;减缓里海水位下降和亚速海海水含盐度的上升,增加这两个水域的鱼获量。

“请几个中央科学院的同志过来。我们来谈谈这个工程。”拿着电话做出了如下的吩咐,谢洛夫则坐在自己的办公室等待回信。

克格勃主席并不需要等待太长时间,一个小时之后谢洛夫就在卢比杨卡迎来了几个苏联中央科学院的水利专家。

“从鄂毕河每年调水达六百亿立方米的情况下,不会对鄂毕河口处的水文、水化学条件、冰情、生物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引水地区和过水区也不会产生大范围的气候变比。”中央科学院院士沃罗巴耶夫详细的对这个问题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