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洛夫也知道这个问题,才准备在苏丹和印度对苏联观感都不错的时候提议强化民用的粮食储备,至于打这些在地下兴建的战略储备库主意,他并没有这个胆量。
“我们的粮食有问题么?似乎不会出现供应困难吧!”瓦西里上校陪着谢洛夫来回走动,有时候还走到旁边的墙壁上用电话指导各个洞穴的看守,让谢洛夫好好参观。
这个墙壁上的电话很别致啊?很有苏维埃的风范,因为电话是直接被镶在水泥墙上的,看起来像是水泥没干的时候,直接把电话按在上面,水泥凝固就变成一体的了。
“一头牛、一头猪甚至是一只羊,每天吃掉的食物重量也比我们人吃的要多,以我们的人口只考虑怎么吃饭的话,其实五六千万吨粮食足够联盟的人吃饭了,但我们吃不吃牛肉?猪肉呢?那些家畜也要吃饲料啊,现在联盟的畜牧业消耗的粮食已经把人口消耗的粮食快持平了,以现在的增长速度,没几年我们的粮食大部分都要给家畜了!”等到瓦西里上校接完电话回来,谢洛夫看着整整一个库房的面粉说道,“民用储备体系和你们的战略储备差远了,我知道国防部不会同意在困难时期动用这些救命的储备,所以才想要强化一下民用储备体系,这次过来是看看你们的储备库是怎么修建的,然后我们就开始要在地上修建粮食储备基地了……”
图拉之行把参观的储备库的经历也写在报告当中,这种预测当时是有道理的,人自然不可能看见未来,但未来的一些趋势却可以看到,苏联的畜牧业在一直发展,粮食肯定会消耗的越来越大,苏联缺乏人类的粮食么?缺,但没有这么大,最大的缺口是饲料粮,所以在冷战时期苏联一边风风火火的大肆进口粮食,一边没事还在给第三世界国家粮食支援,因为苏联不缺乏人吃的粮食,但还没奢侈到用面粉喂牲口。
再把这次的报告交到中央主席团,谢洛夫开始准备去印度,以他上辈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常识和人生经历,对吃的东西有些基本的认识,一年三季的粮食虽然产量很高,但口味一般都不怎么样,只能说能吃,但绝对称不上好吃。相反一年一季的气候下产量虽然一般,但种出来的作物口感都很好。从气候上讲,印度属于前者,苏联属于后者。
“将军,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做出决议,驱赶希腊裔出国,人数一共一万八千人!”谢洛夫刚回到莫斯科,卢卡妮立刻把这个消息说出来。
“可以啊,这很土耳其,不知道希腊和塞浦路斯是什么反应?”对于谢洛夫来讲,这可真是个好消息,不过苏联此时不适合表态,因为美国的核导弹还没走。
第406章 苏维埃格勒
关于一九六三年年初土耳其驱逐希腊裔最后一批移民的事件,在冷战中其实并不是大事,因为当时美国和苏联刚刚在古巴导弹危机当中结束对峙,两国需要处理的问题还相当多,再者一万多的人口在处理上没有这么明显,类似于苏联这种人口超过亿的大国,在数字上其实并没有这么敏感,种种原因的驱使之下让土耳其糊弄过去。
苏联因为战略目标很多,而且还因为刚刚古巴导弹危机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加上古巴导弹危机之中的得失问题,国内还需要进行讨论,所以没有注意到这次土耳其驱逐希腊人口的事情,但这对于希腊和塞浦路斯来讲,却是一个在明显不过的信号,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敌对姿态,希腊和塞浦路斯最大的敌人就是土耳其,不可能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
“没有矛盾都可以制造矛盾,更何况土耳其本身的矛盾多的数不胜数?”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问题,很多问题不是苏联独有的,不同的地方在于世界上只有美国可以利用苏联的问题做文章,而苏联几乎可以插手所有的问题,这也包括美国,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国家实力的差距,当然也有苏联的地理优势,土耳其和苏联可是邻国。唯一的阻碍就是美国还没有从土耳其撤走的导弹。
和历史不同的是,本历史中的古巴导弹危机虽然让苏联有些遗憾,但没有输的难看,苏联得到了美国在关塔那摩的退让,无论从面子上和里子上都没有吃亏,无非就是美国发挥除了自己舆论上的优势,掩盖了美国自己的退让而已。
“将军,中央主席团召见,让你去克里姆林宫!”时间不长,伊塞莫特妮进入谢洛夫的办公室,身为机要秘书的她把在克里姆林宫的电话传达过来。
“预料之中!”很早之前谢洛夫就曾经提醒过苏联中央主席团注意一下土耳其的问题,所以今天中央主席团的大佬们迅速反应其实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