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天天往印度总理府跑,希望尼赫鲁不要参加印度共产党大会,真当做谢洛夫不知道?只不过嘴炮在厉害也抵不过现实,左翼色彩浓厚的国大党,从地缘从理想上都应该和苏联更接近,更何况在陆地上苏联的保证往往比美国人要更加靠谱,这不是丹尼尔一张嘴能弥补的,尤其还是谢洛夫早有防备的情况下,这种小手段根本不可能成功。
“首先要和尼赫鲁谈谈农业问题,这是苏联首先需要的东西!”把最近看的资料记在脑子里面,谢洛夫收拾好东西再次前往印度总理府,人民有饭吃是基本的国家安全,这点作为安全干部的谢洛夫绝对不能忘记,为了这个问题,在其他方面做一些让步是完全值得的。
从尼赫鲁本身而言,这场战争的惨败是否会影响身体,这点谢洛夫不敢保证,但从精神上他确实是萎靡了不少,现在和几个月之前的印象相比,更像是强打精神在工作。
“关于对印度帮助方面的问题,我们苏联在产业方面和印度的互补也是很契合的,有苏联在农用机械方面的帮助,印度刚开始实行的农业绿色革命进度会大大加快。”谢洛夫拿出一些照片,介绍苏联机械化农业的进展。在这方面苏联完全是可以吹一吹的,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苏联高的国家只有美国,而到了其实七十年代后,苏联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不论是农民使用农用机械使用的总数还是人均,都远超其他国家。苏联农民人数占据总人数很低的比例,才会造成这种结果。
在粮食方面苏联是绝对需要外援的,谁让目前没有任何科技能够抵御西伯利亚寒流呢?蔬菜问题的一时缓解不能证明什么,蔬菜不能把粮食的紧张替代。
和莫斯科方面联络之后,谢洛夫很快就得到了回电,不要看苏联总是援助这个国家粮食,援助那个国家粮食,但其实苏联本身真的有严重的粮食问题。这点赫鲁晓夫也知道,不然也不会在粮食问题上犯糊涂,来一场玉米运动。
“关于农业合作的方面,我们和印度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我们都知道印度的耕地面积是亚洲第一,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理论上印度可以成为一个农业强国,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基础!”到了印度总理府的谢洛夫,面见到了尼赫鲁和他的女儿。在等待的时间中,谢洛夫见到了不少印度的官员从总理府出来。
从尼赫鲁的面色上来看,肯定不是好事,但应该也不算多么严重。考虑到最近时不时出现对尼赫鲁进行一些批评的声音,谢洛夫也差不多能猜出来个七七八八。
“谢洛夫将军,苏联能提供给我们印度什么帮助呢?”尼赫鲁有些心不在焉的问道。
“更多的农用机械,更多的农业专家,更先进的技术。还有更加科学的管理,就这些!”谢洛夫双手一摊,然后用一种平等的态度说道,“这个合作,苏联地处寒带,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让我们的产量和美国相提并论,但如果有了印度的帮助,这就不再是个问题。美国会让印度成为强国么?尼赫鲁先生,从孟买上岸的军事装备,竟然是一九四二年生产的,至少苏联没有这么做吧,当然也许印度政府不觉得这是羞辱!”
这种不尊重的口吻让尼赫鲁有些愤怒,但马上就恢复平静。印度需要更多的军事装备,可是美国军备的价格却令印度望而却步,这个时候尼赫鲁觉得苏联人说的比较有道理。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真是没良心。所以只能有求于苏联,恰好苏联准备在农业上和印度合作,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
这当然是好事,没有比这种事情更加让对方放下防备了,苏联当然也不愿意看到印度强大,但这并不是不能合作的。但有一个错误谢洛夫是会犯的,他绝对不能允许印度赊账。有小麦就用小麦还,没小麦就用牛肉还,要么让出矿产,他可是记得后世印度赖账的光荣历史,这条赊账抵押的条款已经在双方合作的文件中写明。
“在粮食产量上,印度绝对有资格作为世界第一,哪怕你们的对手是美国!”得到自己目的的谢洛夫,此时不介意给对方灌输一点心里鸡汤。他又没有瞎说,理论上嘛。也仅仅是理论上。
在理论上,世界最大耕地面积的国家,从面积上是排名是美国、苏联、印度和中国、但苏联耕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却是寒带国家,那些庞大的耕地面积除了乌克兰和中亚可以尝试下用谷物轮换提高产量,剩下的一年种一季都不能保证粮食的安全。万一今年寒流来的比较早,苏联的粮食产量就会面临断崖式跳水。美国和中国都是温带国家,只有印度全国的耕地的大部分都具备一年三季都可以种植这个条件。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印度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成绩。不过这和谢洛夫也没关系,他只是让印度的粮食增长到可以出口给苏联,又没准备真的让印度成为农业霸权,就算是真准备扶持印度,他也做不到。印度的问题多了,他一个外国人插不进去手。
“印度的未来我们苏联十分看好,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我们的代表团已经准备从莫斯科出发,当然具体时期会通知给尼赫鲁先生的!”谢洛夫这套吹捧也不新鲜,谨记着三个原则,过去是南棒的,现在属于中共,未来永远属于三哥。如果忘记了,请在重复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