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我们的和中国的问题,是属于盟友之间的问题,我自然是知道这次苏联支持力度的不够,但我们也只能做刀这一点了,要等待时机,时机这个东西你作为指挥官应该明白有多么重要。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变化的。”谢洛夫苦口婆心地说道,“我们是大国,但中国也不是小国,不存在谁让着谁的问题,明白么?都要出发了,不要再想着这些问题。”

叶格罗夫上校的问题,在于苏联宣传机构的僵硬,这点中国说苏联是教条主义真是一点没错,当然这点也适用在中国自己的身上。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这个毛病,好的时候宣传对方和自己穿一条裤子,恨不得天天抱在一起睡觉。一旦关系恶化宣传则往往跟不上,不分析为何两国关系会恶化,而是扣上诸如教条主义、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等主义的帽子。只告诉结果,不告诉过程,这种宣传相当落后。

冷战期间中苏互相给对方扣的帽子,社会帝国主义和大汉族扩张主义。后来一看也就是半斤八两,八十年代不是说了,你们不全对,我们不全错。实际上就是一个莫须有的问题引起来的,苏联会侵略中国么?根本不会,远东只是苏联的次要方向,中国会侵略苏联么?也不会,毕竟苏联的军事力量在陆地上能吓退一切对手。但苏联和中国就是相信,对方这么多军事力量是为自己准备的。

把叶格罗夫上校送走,真是怀疑这种指挥官是怎么提拔上来的。都到了这个位置了还这么天真,一个金门炮战自己只打蒋舰不打美舰,不断在古巴导弹危机上拱火让苏联和美国打世界大战的国家,哪有这么简单。

“第一副主席,美国大使丹尼尔先生来了,他想要问问你答应他的事情询问了没有?”

怎么又来了?谢洛夫翻翻白眼命令道,“让他进来!”

在一个星期之前,莫斯科出现了一件事情,丹尼尔就是因为这件事总是来苏联大使馆骚扰谢洛夫,因为他知道这件事只有谢洛夫能解决。事情是这样的,一个美国人学了两句俄语在卢比杨卡广场冲着克格勃总部大楼叫喊,一句话说克格勃是刽子手,一句话说捷尔任斯基是屠夫,这个美国人真是有胆量,这是苏联的终极任务,被一个美国人完成了。

第383章 舆论翻转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位仁兄,听信了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媒体的宣传,还是因为是什么原因,反正他已经完成了全苏联都没有敢去做的任务,并且成功通关。目前正在卢比杨卡克格勃总部内部监狱当中领取契卡战士给予的奖励。

这座被谢洛夫当成临时指挥部的大使馆,最近几天成了丹尼尔经常来的地方,美国公民在莫斯科被逮捕,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两国这么严重的对立情绪。这种事情出现的就有些不合时宜。

“谢洛夫将军,我拜托你询问的事情怎么样了?”丹尼尔刚刚进来就有些急切的问道。

这件事,谢洛夫也是昨天刚刚给谢米恰斯内去的电报,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天谢米恰斯内正好在自己的办公室当中,非常不巧的看见了这一幕的发生。瞬间从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总部大楼冲出了上百特工,让这位美国公民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在两百米内被特工们追上,拳打脚踢之后抓了起来。

对于这件事,谢洛夫只有一个评价,自作孽不可活。在什么地方显示个性不好,非要在卢比杨卡广场这么做,骂谁不行,非要骂克格勃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你问问苏联将近两亿人,谁敢这么做?这是在挑衅克格勃几十万安全人员的底线。恭喜他成功了。

“苏联关于训性滋事的处理意见是,苏联公民劳动改造一年,散布反革命言论,将进行思想校正,时间半年到一年不等。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丹尼尔先生,我的问题已经回答完了。”谢洛夫懒洋洋的双手一摊,意思非常简单,你赶紧给我滚……

作为一个安全干部,一个肃反工作者,谢洛夫一直都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丹尼尔还好意思找自己把人放出来,呵呵!这简直是在做梦,如果谢洛夫这么干了,克格勃几十万人用吐沫能淹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