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柯西金同志的考虑比较全面,理由有现成的,古巴关塔那摩湾是一处非常优良的深水港口!古巴一直想要收回来,如果到时候舆论对我们有指责,或者在指责之前我们就以冒着核战争的巨大风险,也要把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形象出现。”这个问题谢洛夫很早之前就考虑过,当时就觉得以这种面容出现,绝对会赢得大多数国家的赞赏,尤其是穷国,在欧洲的舆论也应该不会落入下风,至于自己阵营则不考虑,肯定是一致支持。
随后又站在原地回答了几个问题,谢洛夫对着中央主席团的成员敬了一个军礼,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剩下的时间则作为旁听听从整个会议的细节问题。
“你好像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一脸认真之色的谢米恰斯内目视前方,微微歪着脖子低声说道,“似乎为了今天早就做了很长时间的备案?”
“我做的备案多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多备案比我在克格勃工作的时间还要长,你知不知道联邦德国的很多交通集结的地点,其实附近都有特工埋藏的炸药,只要有一天西方集群开始进攻,就有人会安放炸药阻止北约军队集结。这项工作在贝利亚时期就已经在做了!”谢洛夫面色不变地说道,“我们不多想一点,真到了出事的时候没有备案,第一书记会认为我们无能的……”
从克里姆林宫出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彻夜的讨论证明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强打着精神的谢洛夫,给喀山监狱挂了一个电话,连卢比杨卡都没有去,便回到家中休息。
同一时间,谢米恰斯内联系到了车里雅宾斯克,电令当地重新制造大伊万的外壳。黑海之滨敖萨德港口,一队又一队的囚犯在内卫军士兵的监视之下登船,准备驶往万里之外的古巴,而波罗的海的港口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律贼团体将作为诱饵,故意出现在古巴。按照谢洛夫的想法,这些人爱死多少死多少,只要能起到迷惑美国人的作用就好。
在卢比杨卡自己办公室的谢洛夫,接到了在塔什干的库德里亚什少将电话,“头,中印边界都不懂寻常的动静,电报马上会发到卢比杨卡,你仔细看看!”
“知道了!”谢洛夫默然的答应一声就放下了电话,午后时间,伊塞莫特妮就把一份电报交过来,打开一看里面还有航拍照片的出现,上面显示沿着崎岖的山路,上面的士兵正在人背肩扛的运送着武器弹药,这是在世界屋脊上运动给养的照片,这可以表明战争的双方正在进行准备,可以说目前苏联和中国都在进行着某种准备,但比起中国的对手,苏联的对手似乎有些过于强大了一点。
第332章 里加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美国的核武器对苏联是全方位压倒性的优势,这不是勃列日涅夫大力发展军备的七十年代,也正是因为古巴导弹危机苏联丢人丢大了,才开始发疯一样的要在军事上压倒美国。六二年的苏联只能玩点心跳的动作,换句话说苏联和后世显得有些疯狂的朝鲜其实差不多,玩的都是核讹诈。之所以没有获得和朝鲜一样的待遇,还有中国一部分功劳,嘴炮最凶的还不是苏联人。
往古巴送导弹的决议已经下达,谢洛夫提议以克格勃主席团的名义,详细的进行了风险评估,比那天他在中央主席团的分析要详尽的多。主要劣势有两点,核武器的巨大数量差距,以及预料当中美苏之间的海军差距,还要加上客场作战的局限,最终由谢米恰斯内主席送达克里姆林宫交给第一书记赫鲁晓夫。
里加是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里加湾是波罗的海的大港口,波罗的海三国作为最后并入苏联的共和国一直有一定的反抗情绪,但苏联绝对不是侵略,因为这里在帝俄时期就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把丢了的领土收回来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做到,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已经做到了。战后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屹立在世界之上。
“必须要明确一点,就是这次行动的纪律性,我们和国防部配合的情况下,我们肃反工作者的任务是完善纪律,直至任务结束。”屹立在黑幕中的谢洛夫,从远处只有手指上的烟头能让人知道这里有一个人在观察,不过这不耽误他继续在这里下达命令。
此时是晚上十二点,整个港口寂静无声,一切都处在蛰伏当中。但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港口现在忙的不得了,只不过没有把灯打开,工人们头上的安全帽配备的手电,为忙碌的劳动配备了基本的照明。他们装船的东西,则是苏联现役的核导弹,所有核导弹不论是任何型号都已经被分批拆解,至于维护这些核导弹的士兵和组装人员已经先期前往古巴,人和导弹会分离,到了古巴会重新组装。
在这种地方下命令其实相当奇怪,谢洛夫专门在拉脱维亚克格勃总部的顶楼上架上了一个望远镜,在黑夜中对码头的工人进行监督。甚至他身后的克格勃肃反工作者都有些莫名奇怪,一个人在黑夜中跑到顶楼探测,如果换做任何一个别的场合被他们发现的话,那肯定是当场击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