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印度的农业比较落后,没事烧荒造成的烟总是笼罩在城市的四周,如果谢洛夫记得没错,这种东西其实叫做雾霾,苏联虽然重工业非常强大,但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东西,苏联因为气候原因不会形成那种堆积不散的雾霾,凛冽的北风下没有雾霾能扛得住,就算是出现少许雾霾也会被吹到其他国家去,再者苏联的森林覆盖率相当高,基本上连少许雾霾都不会出席那,这完全是气候的因素大一些。

看一下雾霾的地图就知道,从中国开始一直到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大概在这个维度上雾霾是最严重的,如果说中国的雾霾原因是因为工业太多的原因,但那还有一水的中东和北非国家,难道他们也是因为工业太强大么。这些国家连水都缺,哪个工业国家是不需要水资源的?如果美国有这种黑科技,讲道理的说苏联应该投降,不要打这场不可能赢的战役了。

印度这里的雾霾就完全和人口密度有关系了,人口密集生产方式还这么落后,一家一户每天烧柴取暖、或者烧荒种地引起的浓烟经久不散,倒是和工业没什么关系。

“到时候我们从喀拉拉邦直接出海,那里已经有我们苏联的远洋船队在等着了。”谢洛夫露出一丝笑容道,“让你准备的箱子准备好了么?我怕你到时候拿不动?”

“为什么拿不动?”瓦莉娅的俏脸上一阵迷糊,不知道自己男人为什么这么说。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谢洛夫低声说了一句,转身对着旁边的工作人员说道,“类似纺织厂这种地方,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虽说在国内的时候这方面的工作由内务人民委员会而不是我们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管理,但这不是理由,我们援建的工程项目必须确保其中的安全因素,防火工作一定要做好!”

第317章 吹捧者谢洛夫

安全工作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是个人都能干,但如果来视察一遍什么都没有说,这不是表明他这个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太无能了么,谢洛夫刚刚用这个词形容完谢米恰斯内,如果落在自己身上是多么的悲哀。此时的谢洛夫就像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提醒着周围的苏联专家要注意安全,瞬间把自己准备放火杀人挑起战争的事情忘到一边。

旁边的印度内政部长也了然的点点头,装作一副认真的样子,其实仔细一看就知道,这位印度内政部长也觉得谢洛夫的发言没什么水准,有没有水准其实不要紧。谢洛夫可以在暗地中策划挑起战争,也可以大谈安全生产,两种模式切换的还算自如。

现在比较让他感兴趣的时候,是不是印度的人都叫辛格?比如自己旁边的这位印度内政部长,难道印度的国家安全工作已经被锡克人承包了么?

“谢洛夫将军,总理先生得知你来到印度考察,愿意邀请你前往总理府共进晚餐!”内政部长辛格大概五十多岁,留着锡克人标志性的大胡子,其实就谢洛夫的观感而言,所有宗教都是差不多,在他这里有着一视同仁的待遇,有应该受到打压。

“我感到十分荣幸!”谢洛夫低头感谢道。尼赫鲁是印度总理,而他仅仅是苏联的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还不是一把手,得到这种待遇可以说是受宠若惊。虽说国际社会拳头最大,可在一般情况下还维持着比较虚伪的态度,比如各国海军相遇,正常情况下军衔低的要给军衔高的让道,哪怕军衔低的是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舰长,而他对面的家伙说不定只是一个非洲不知名小国的海军司令,全国只有两三艘小炮艇。

谢洛夫只是把这次晚宴当做是一个正常的场合,这场晚宴让谢洛夫很惊讶,因为这里的环境和西欧国家很像,但仔细想想也就了然,尼赫鲁以及一大批国大党的官员都从英国留学过,学习了一身英国法律和礼仪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其实这是印度政府内部的一次聚会,其实和谢洛夫没什么关系,只是得知他来到新德里之后,顺便邀请他过来而已。

“这和我看到的不一样!”瓦莉娅挽着谢洛夫的手说道,“这里除了建筑风格,就像是电影里面的伦敦一样,根本看不见外面的景色,反差太大了……”

“这才是一般国家的真正情况,美国其实也一样,只不过富人更加有钱,穷人比印度穷人的生活条件好一点,人们只是看到了灯红酒绿,却看不到流浪街头的穷人!”拿着一杯威士忌给自己的女人,谢洛夫低声道,“其实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我们苏联那种组织结构给别人一种非常虚幻的感觉。甚至可以说违反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