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放下电话的谢洛夫继续刚才的问题,“人类是最不能相信的,我这个人还是比较相信机器,至少机器不会骗人。”

“可是机器出来的结果总是令人诟病,这真是一个讽刺的事实。”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摇摇头说道,“我们部门以外的很多人,并不相信机器的结果。”

“我相信就够了!”谢洛夫一声轻笑道,“总有人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实际上地球在宇宙中都只能算个尘埃,也许还算不上。我们指望上帝来保佑我们么,真是笑话……”

测谎机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对于各国的情报部门只能算是一个常规检测手段,像是第一总局的驻外特工,经常要经受测谎机的考验,从反馈回来的结果上看,这玩意还算是比较靠谱,出现错误的案例和所取得的成功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谢洛夫说是相信机器,但是他更相信自己,侦测心理活动这方面他认为自己比测谎机更加准确,测谎机只是对他亲自提审的一个补充。

从这次的反间谍行动开始,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迎来了很多其他部门的客人。这里是克格勃的中心,门前的捷尔任斯基雕像代表了以往的光荣历史。在著名的电影列宁在1918中,捷尔任斯基那句台词,“看着我的眼睛”这是电影《列宁1918》里,威严冷峻、目光似剑的苏联红军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让叛徒浑身发抖、跪地求饶的一句台词。

让我担任主审,对我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组织终于放手给了我破案的机会,忧的是凭我的资历恐怕还难以制服狡猾的对手,没有对付不了的贪官污吏,也不会有克格勃对付不了的叛徒。带着这种心情我开始按照克格勃主席团的命令?也更对不起头上戴的国徽呀。于是我信心十足地步入讯问室,正襟危坐在人面前保持着沉默和直视。半个小时过去了,双方依然是沉默静寂。随后我便发现对面的眼神不时地在回避我的目光,显现出一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面对此情,我蓦然想起了捷尔任斯基审讯叛徒的场景,便正颜厉色道:“看着我的眼睛。”

这场较量从开始就不会在公平的条件下发生,克格勃残酷手段名声在外,虽然一直在对民众进行洗白,但在干部群体中仍然令人不寒而栗。阴暗的审讯室,狭小的窗户、墙上快要掉落的墙皮,在心中有鬼的人心中,任何看起来很正常的东西都是考验。

“为什么出国不在国内防谍总局中备案,相关规定你不知道?”

“只是忘记了一次,对于偶尔的疏忽相信克格勃的同志们也应该理解……”

“呵呵,这还是我头一次对我们克格勃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原来我们克格勃的相关规定在某些人眼中一分不值?”

就在这时候,审讯室的大门被推开了,一脸冷漠的谢洛夫走了进来。淡然的看着审讯员起立向自己敬礼,微微的点点头道,“我只是旁听,你继续!”随后一挥手让后面的两个士兵把一台测谎机抬出来,自己则在距离嫌疑人不远的位置上坐下。

因为谢洛夫的进来,整个审讯室的气氛变得异样起来,时间在一问一答中缓缓流逝。狭小的审讯室当中,谢洛夫的上将肩章熠熠生辉,过了差不多二十分钟谢洛夫猛然站起来道,“审讯继续,犯人叫什么名字?”

这个意思简单理解就是你被捕了,当断定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克格勃有的是手段让对手开口,时代在发展,严刑逼供的手段也在升高。在叛国罪的笼罩之下,没有人权这么一说。

事情查明,去年春天,英国情报机构收买了奥列格·弗拉基米罗维奇·别尼科夫斯基。他是情报总局的官员,在国家科技委员会工作。别尼科夫斯基的朋友中,有情报总局局长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将军,火箭兵和炮兵总局局长、炮兵主帅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瓦连佐夫。别尼科夫斯基搞到的情报有很高价值。

其中有关于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最新资料,包括战斗性能、弹着点精度、点火实验时出现的故障。别尼科夫斯基提供的情报表明,苏联导弹及航天武器作用日益明显,这使得北约严肃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对策。别尼科夫斯基同时为英国情报机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在最紧张的时刻有二十名美国分析家和十名英国分析家研究他的成果。及时有效地收集情报对西方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