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见过有几个敢在内阁辅臣门口撒野的?
回去之后,于公子见到了自己的叔父。
“叔父,蒋府的管家说蒋阁老已经睡下了。没见着。”
于公子没好气地坐在椅子上,自顾自地拿起茶杯灌了一大口茶水说道。
“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回去?外面现在都嚷嚷着陛下要推行阶梯纳税,都在观望要不要卖地呢。我回去怎么办?是卖还是不卖?”
“别家的都卖了没有?”
“谁敢卖?只要一开口子,大家都跟着抛售,势必会造成价格下跌,到时候卖不上价钱不说,还还会让那些泥腿子赚了便宜。现在各家都在大显神通、打听消息呢。”
“再观望观望吧,这事儿我也不好出面。若不是我与蒋公有些同乡之谊,都不敢让你登门拜访。”
“是不是没送礼?”
“送礼?你脑子让驴踢了?这几位阁老哪个会看上你那点玩意儿?陛下赏的都花不完好么?”
“那咋办?”
“什么咋办不咋办的?看人家咋办就是了!不就少些田地么?少个几百亩地能饿死吗?你一口一个泥腿子,倒退三代,你太爷爷也是泥腿子出身!
不争气的玩意儿,回去告诉你爹,别一点儿破事儿就跑我这里来,真当锦衣卫是吃干饭的?”
于侍郎对这个宛若饭桶的侄子也失去了耐心,起身拂袖而去。
留下于公子一个人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他看了看一旁等着送客的管家,不忿地放下手中的茶杯走了出去。
哼!
现在官做大了,想着撇开关系了。
当年若不是我爹好吃好喝地供你读书,你能有今天?
于公子这样想着,离开了于府,连夜回了昌平。
随着事件的发酵,京里越来越热闹了。
一方面,锦衣卫的人不断地煽风点火,另一方面,又制造出一种紧锣密鼓地商议的假象。
而提出这个建议的李自成,彻底天下闻名,风头一时无两。
但对他的评价却是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那些翘首以盼,等着买地的百姓们,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夸他是个一心一意想着百姓的好官。看看这向陛下提出的建议就明白了,分明是对着那些狗大户们可劲儿地宰,宰了再把肉分给百姓们。多好的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