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些官员还是不用的好。毕竟他们之前一直效忠的都不是陛下,思想早已固化,就算表面上对朝廷感恩戴德,说不定也还是一群养不熟的狼。”
一直没怎么发言的黄道周第一个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继续任用这些投降的官员。但他的想法并不被其他人认同。
毕自严第一个开口反驳了他。
“幼玄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这些投降的官员绝不可能向我等一般对陛下忠心耿耿,但就算要处理,也不能操之过急。他们毕竟在交趾多年,势力根深蒂固。眼下虽然发兵攻占了他们全境,但若立刻剥夺他们以往拥有的身份地位,恐怕阮朝的乱象会比郑朝更甚。到时候咱们恐怕要耗费更多精力处理,不太符合眼下朝廷的利益。
倒不如先将他们安抚住,朝廷再委派官员南下赴任,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将他们控制。听话的,咱们倒也不必吝啬一官半职,不听话的,寻个由头弄掉便是。只要咱们能掌握军权,规矩怎么定,不还是咱们说了算?”
毕自严好歹是大明的财神爷,做事的风格少了些书生意气,多了些市侩。
此时以大明的利益出发,将事情分析的极为透彻。
相比起来,黄道周则要多了一分主观情绪了。
毕自严的说法,确实很对朱由检的胃口。
“毕公所言极是,是我考虑不周了。”
黄道周思索了一会儿,诚恳地对着毕自严深施一礼。
姜还是老的辣啊。
黄道周暗自感叹。
“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但朕觉得,还是以稳妥起见,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果。就依毕卿的意思办吧。”
“是,陛下!”
朱由检又和几人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交趾的人口、产粮区、矿产、周遭海域的情况等等,敲定了一些细节上的大方针。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正午十分,朱由检又拉着几人一同用了午膳,才将几人放了回去。
他们走了,朱由检也没闲着,叫来了王承恩,开始下达一道道旨意。
首先是秦良玉和沐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