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细算起来,一件更优质的胸板甲,成本还不到过去一套防御力反不足板甲的铁甲的一成成本。
从开采铁矿到冶铁炼钢,到轧钢锻打成型,规模化,批量化的生产,水力锻锤的使用,让各个环节的效率都提升了无数倍。
最终成本大大降低,尤其是产能大大提升。
谁又能想到,由两片钢板,加上两块牛皮内衬,加几条牛皮带组成的一套步兵胸甲,其实成本低的惊人?
军器临铠局胸甲司的核算成本,是每套只有五贯钱。
差不多相当于一头公牛的价格了。
这样的一套在军器监看来相当简陋的只能防护前胸后背的轻步兵甲,出售到罗马或法兰克,价格确实是五十索里达起步的,那是相当于二十五头公牛的价格。
但罗马皇帝希拉克略还跟拣了天大便宜一样,希望能够尽量多买些,钱不够,还希望大华的银行能够借款给他们买军械。
价格如此悬殊,关键还在于铁这东西,在大华如今不算值钱,虽然朝廷控制的很严,但这些年铁产量是年年攀高。铁产量多,钢产量也同样多。
罗马人还在用百锻得钢的老办法,可大唐却能一炉一炉的得到大量钢液了,一炉就能得到几千斤钢液。
钢产量能让罗马皇帝妒忌死。
大华有充足的钢铁产量以生产军械,甚至还有能力全力生产钢铁的农具、炊具等。
佛山铁厂一个月的铁产量,能当的上罗马帝国一年的铁产量还有多。甚至连广州铁锅厂一年生产铁锅消耗的铁,都比罗马一年用来生产军械的还多。
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确实一点都没错。
铁甲、钢刀,还有那数百斤甚至数千斤重的铸铁大炮。
大华的炮兵,甚至都能奢侈的用铁铸成的铁弹作为炮弹,而罗马人还在用石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