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就算把内阁送来的奏章自己一份份的批阅,也不会现在这个模式更快捷更有效率。
他没有内阁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宰相们经验丰富,也没有翰林院的马周等人见识广。
他干脆每天早上起来上早朝,然后先到御书房,听取翰林学士们对前一天奏章处理的意见。他不再去每份奏章批阅翻看,而是直接坐在那里听马周的汇报。
内阁的意见,翰林院的意见,然后表示可或不可。基本上他们处理都很没,没有地方可以挑毛病,于是每天早上,御书房里,马周一桩桩汇报,承乾不时的说声可。
等事情说完,他就走了。马周按皇帝最终意见,执朱笔做出批红。然后,翰林学士们,又开始将内阁呈上来的新一批奏章商议研究。
承乾的时间变的多了许多。
不用一天到晚的盯着奏章,眼睛都轻松了许多。
多出来的这些时间,他会骑马练剑,打打马球,陪陪宫里的嫔妃们。
这些天,他又多了个去处。
八百个宫廷侍卫,已经选出来了。
全是他认为比较忠心可靠的贵族家子弟,比如长孙家、比如宇文家、比如高家、萧家、陈家、杨家等家族子弟。
房玄龄家、魏征家、马周家、秦琼家、程咬金家等这些与张超关系极近的重臣家子弟,他一个都没选,事实上,这些家族也没来几个人报名。
清一色十八到二十一岁的年轻贵族子弟,身材高大健壮,骑射本领出众。这些侍卫获得了如原来三卫五府一样的信任。
承乾甚至让他们在宫里演武场射箭骑马,比武摔跤。
这引得一些言官谏臣们上书劝谏。
但都被承乾留中不发,内阁和翰林院则出奇的一致沉默,似乎是默认了皇帝最近这有些不太合适的行为。
也许是他们心里有愧,承乾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