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却觉得这也挺好,他们拿卖地的钱,再向银行贷了些,给儿子们买了船,打渔或者跑货,现在收入挺好的。
他说跑船的收入比种地高的多,特别是有自己的船后,赚的就都是自己的了。家里一百来亩地,完全够口粮了。反正地卖了,田赋也减了,两税是按田亩来征的。
至于跑船另交税,他也觉得很合理。
话里话外,老杨确实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李世民却觉得老杨一家辜负了朝廷的好意。
张超笑着对李世民道,“这是百姓自己的选择,老杨一家跑了一辈子船,给他们田地他们也种不好,他们对跑船更内行,做这个更有收益,为什么要阻止呢。朝廷不抑兼并,他们的地卖了也合制度法令,况且卖的这地,朝廷也是收了买家八个点的契税的。”
其实这也是现在这社会特色的一个缩影,不再固化。
阶层不固化,职业也不固化了。
农民可能变渔夫,渔夫也可能变成航运的,跑航运的儿子也许变成读者科举然后为吏做官,甚至去当兵的。
人们选择的余地更多了。
朝廷十年前最后一次均田授地,给了原本无地的老杨父子七百亩地,但老杨有了地没选择做农民,也没选择做地主,他们卖地买船,然后当起渔夫和跑货运。
就如老杨现在船上一月包吃包住还有五贯钱,逢年节还有些粮油发。比起他自己种地肯定强多了,种地辛苦,一年可赚不到这么多钱。
看着时间已至中午,老杨笑着说要做顿渔家菜。
张超笑着应允。
这条船很大,但船员们在江上跑船却也都是船上生火做饭。大船还有一条小船拖在后面,老杨下到小船上。
张超便也凑热闹下去。
小船上是做联络通信用的,有时也用来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