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7页

“可一下子调三万兵马,还要筑城,开销极大。此事重大,也要奏报陛下啊。”

李超却只是笑笑,“殿下如今为监国太子,驻军西域也只是份内小事,回头奏报陛下也不迟。况且,陛下之前分封贵族官员之子,不也说了要设五个军镇吗?”

“开支从哪来呢?”

这么大笔钱,朝廷倒是有,但肯定得经过杨恭仁,可杨恭仁无比古板,他肯定又得先奏报皇帝。

一来二去,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

而且,要抽调三万兵马,这也不是小事,兵马调动,要经过枢密院、兵部、南北衙层层审核手续,非常麻烦。

这还涉及到兵马调动之后,原防区的补充等情况。

“殿下,我这里倒是有个设想。讲武堂今年也有大批军官要毕业,此外,禁军每年也要有许多军官调到南衙十二卫去锻炼,北衙的禁军还要调去边地轮戍。”

李超计划招募一批士兵,主要是内迁的突厥人、或者是过去有军伍经验的老兵,比如隋末乱世时的那些枭雄反王的兵将等,再招募一些府兵子弟,他们身为府兵子弟,一般也是有习武的。

从这些本身就曾经当过兵打过仗的人中,招募出三万士兵。

然后从讲武堂和北衙禁军中抽调一批毕业军官和要下放锻炼的军官,组建一支远征开拓军团。

这样一来,涉及到的调动就要少些。

“装备、粮草这些,卫尉寺都有现成的,装备几万人的武备随时足够。”

“那这些人到了山北,算是府兵吗?”

其实李超认为常备兵更好些,府兵毕竟是农兵性质。如今大唐是南衙府兵,北衙禁军。禁军是常备军,但数量少,府兵是农兵,数量多。

“可以把这三万兵编为府兵,以一千人为一个折冲府,编为三十个折冲府,分驻山北五镇,以五千为游骑兵,在五镇之间巡逻。给他们分田授地吧,免入京番上宿卫,但分为五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