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开山的计划里,事情可以很简单。
朝廷先找到理由,然后下旨讨伐吐蕃,然后选个将军,带支部队过去,至少兵马数量多少其实不重要,一万也行,三五千也好。关键是要这个师出之名。
有了出师之名,再有了旗号,将领士兵。
然后就可以让东女等国出兵了,再让吐谷浑也出兵。
其实这场讨伐,就是以这些西南诸部的兵马为主,却由唐军来统领,联合征讨吐蕃。
听起来,似乎确实没毛病啊。有什么毛病,大唐要打一个敢侵犯大唐疆土的小邦,还需要什么啊?
这样就足够了。
在殷开山看来,以夷制夷,这样不是更直接点。
大唐指挥着这些番兵打吐蕃,肯定能赢。万一输了,也没关系啊,死的反正是其它番人。
被殷开山这么一打岔,李超觉得说不下去了。
他辛苦谋划了好多天的计划,殷开山却有更简单粗暴的。
虽然李超看不起殷开山这个计划,但简单直接啊,而且成本也并不高。可李超也不能说人家殷开山的计划就不行,李世民就觉得挺好的,管他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啊,这话不是你李超经常说的吗。
不过最后李世民还是给李超留了几分面子的。
两个计划一起采纳。
刺杀吐蕃赞普朗日论赞的事情,交由李超,由他去选派刺客。护送苏毗王子回国联络苏毗旧部的事情,也交他负责。
另一方面,朝廷直接选派一位大将,亲赴西南,征调东女等国兵马,并联合吐谷浑的兵马,一起讨伐对大唐不敬的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