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其它没有什么名气的儒者的书,张超还是决定不能随便印,除非他们自费。一百贯印一卷,张超也不会亏本。
或许自己可以弄一个期刊出来,类似学术期刊,也类似于报纸杂志,半月一月的印上一刊。接受这些文人儒者们的投稿,也可以把这些人的著作搞连载。
不过不给稿费,还得向他们收版面费,同时呢,张超也可以在边边角角缝缝向商人招广告,再收个广告费。
不说印多少,印个千把份出售总没问题吧,一期也就相当于一卷书,几十个版面,万把字内容,成本百来贯,一本的成本也就百钱左右。
长安城这么大,又是京城,张超相信一千份应当是有机会卖掉的,毕竟又不是日刊,而是月刊或半月刊。
除了这些儒士的经典注释等学术文章,还可以刊载一些什么地理见闻,传奇典故,或者加点时事要闻什么的,这应当是很新颖独特的。
向儒士卖版面,向商人卖广告,最后还要向阅读者收一次钱,这是既赚钱同时又能赚影响力的一个好东西啊。
大唐半月谈?长安月刊?
第263章 长孙氏的成见
秦王府。
李世民的四个儿子站在他的面前,恒山王李承乾,楚王李宽,长沙王李恪,卫王李泰。四子有两个是李世民的嫡子,两个庶子。长子承乾和四子李泰都是长孙王氏所出,次子李宽是庶子,母亲只是个宫妃,三子李恪,母亲是杨广之女。
四人都在武德三年封王,如今大的承乾也不过四岁,小的李泰才不到三岁。
长孙王妃在旁边看着四个小小的人,有些不舍。尤其是李泰才那么点大,可李世民却要让四个儿子都去读书,尤其还是去东宫读书。
“殿下,能不能跟陛下求个情,让他们晚两年再去读书。”长孙氏道。
“皇家子孙,越发不能懈怠,他们这个年纪,去开蒙读书已经不早了。总不能让他们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连书都不读吧?”
李世民握着长孙氏的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