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页

张超听的眼中放光。如果现在长安城里还没有出现那种职业的收粪人和粪场,仅是官府安排人在做这个事情,他们还要收钱的话,那张超觉得这里很有机会啊。

商机,很大的商机。

长安城现在虽没有百万之家,但十多万户是有的。就算除掉驻军和宫廷等的人口,也还有很多啊。

人多,自然就粪多。

而粪是什么?对于没有化肥的唐代农民来说,那就是宝啊。

但为什么长安城现在没有出现一个粪肥市场呢?

张超觉得可能一是受阻于战乱,没发展起来,二来可能是唐朝对粪的加工不足。听老汉说那些人收了粪过去,也只是简单的倒在一些挖的大粪池里,然后卖给那些附近的菜农。

菜农们拉车过来拉粪回去种菜,更远点的农民因为运输不便,很少会特意来买粪。粪多,可缺乏加工手段,又运输比较困难,因此供大于求,所以才会出现老丈家里粪坑都满了的情况。

娘的,他们不会粪肥加工,我会啊!

第170章 人无我有

古代没有化肥,土地耕种三五年,则肥力减退,作物收成就要下降。因此百姓往往只能采用休耕、轮耕等简单的方式来让土地恢复肥力。或者种三年两季,或麦粟一季后种一季豆。

“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凡田种三五年,其力已乏”。

采用休耕的方式让土地恢复肥力,太过简单落后,也大大影响收成。因此百姓也早就发现了施肥以保持土地肥力,早有人总结过,人畜之粪与灶灰脚泥,无用也,一入田地,便将化为布帛菽粟。

只是唐人对于人畜之粪的利用还太简单,一般只会最简单的沤粪。这样的沤粪虽然也能有肥力,但转化率还是太低。

比如同是一堆猪粪,管理得法,效力就大,不得法,效力就小,甚至全无。

粪肥是不能直接施用的,不然有时还会反伤害到庄稼,容易烧苗等。唐人沤粪堆肥,也正是让粪腐熟,防止烧苗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