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想了下,“对账和出账单是来的及的,只是家里没这么多粮了,另外结粮款咱们还得多准备些铜钱,总不能都用金子吧?”
“你说的很有道理。大家的薪水我们是用粮食付的,得先买批粮回来。至于粮款,拿黄金去换点绢和铜钱吧,一贯以上,我们用绢付,一贯以下的零头,我们用铜钱。”
铜钱太重,使用不便,大额交易都是用绢,有时也会用金银。但在小额小易的时候,又不可能把绢裁成小块,那样绢的价值就没了。
隋唐两朝都整顿过铜钱,隋朝铸高品质五铢钱,又称肉好。而唐朝铸开元通宝,更加重了铜钱的重量,并提升品质。
现在市面上的旧钱劣质钱越来越少,虽然新钱流通很快,可也有一个麻烦,就是开元通宝的量不足。兼之铜钱很重,一贯铜钱就是六斤四两,这使得朝廷不得不规定,凡是十贯以上的交易,必须用绢,禁止用铜。绢这种既好用又轻便的重要物资,便成了大唐货币的重要组成。
在乡下,许多百姓平时日常生活中,甚至干脆就是拿粮食做货币。买条鱼、割块肉,买筐鸡蛋,可能都是直接拿粮食换,有时也拿自家织的布做交易。
张超明天要发工资,还得先拿黄金去换成绢、铜,然后买粮,拿粮和绢当工资和货款。
“有些麻烦。”张超啧舌。
第125章 不约而同
第二天,张超起来练过刀枪后,又骑马带着金子去长安。
长安城里没有银行也没有银号,连钱庄和当铺都没有,要兑换金子,得去金铺,或者首饰铺,这些店铺都兼营着倾销、熔铸、兑换等业务。一些大字号老字号,因为信誉好,甚至都已经开始经营保管、借贷业务了。
历史上的银行,好像也正是由此起源。那些金店把顾客们存放保管的金子,拿出去放贷,甚至发展出钞票。
唐朝要等到稍晚时期,才会出现柜坊,专替人保管钱粮,并逐渐兼营抵押借贷以及汇兑等业务。
但是现在,柜坊还没出现,搞抵押借贷的,还是各大寺院的秃大师们,一些金银铺也开始兼营此类业务。
张超拿着金子找了到西市有名的一家金店,本来崔家也有一家金银铺,也做兑换业务,不过张超现在正在准备对这家店下手,所以就没有去。
金店的掌柜还是很客气的,听说张超要来兑换三百两黄金,更加热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