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给老爹既准备了裘衣又准备了毡帽,还准备雨衣,这样可以里面穿裘衣,既能御寒也能防雨摭雨,外面再罩一成油衫,那就双重保险了。
“这雨衣做成上下两件,上面衣,下面裤子。”
雨衣的功能当然是为了摭雨,长衫状虽可以摭雨,但行动上还是不太方便的,因此张超让负责把加工好的黄绢裁煎为雨衣时,改成后世的雨衣式样,上面一件下面一件,两件套。
“上衣对襟式,领上还要再加一个帽兜,袖子别弄太窄小点,要太宽松。裤腿也可以稍大些,这样就不会妨碍里面穿上铠甲和裘衣等,不会影响活动。”
七娘的女红很好,这年头的妇人基本上都打小学习裁剪缝纫,能熟练的自制衣裳。
张超提出雨衣的式样,七娘马上就能领悟。
油衣做好了,挂在竹竿上晾干。
油衣匠人还特别跟张超强调,油衣得注意保养。平时不下雨尽量不穿,更不宜日头底下暴晒,而下雨时穿了后,也不能湿的就包起来沤,得晾干了再收起。
油衣晾干后,老爹试穿,非常合身。
“很轻便,穿在身上跟没有穿一样。”
毕竟是轻薄的绢涂上桐油制成,轻薄是自然,特别是跟那比铠甲还笨大的蓑衣相比,这个真的很不错。
“多做几件带着,反正也不占地方。”
“给你柯叔他们也做几件。”老爹不忘记交待。
“没问题,反正买了很多桐油。”
油衣是个好东西,不过成本高了些,早在北朝就已经有了的东西,可到现在都没普及开来。
关键还是这个桐油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