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页

回忆着脑子里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陈鸣心里竟然没有半点把握。他自信于陈汉的水师战舰不弱于欧洲人,但他惧怕于那儿的惊涛骇浪。

历史虽然是由人来创造的,但很显然,自然风暴偶尔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像忽必烈的两次征日,就像原时空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274年,忽必烈派蒙汉高丽联军三万余人向日本展开了攻势,初期进展很是顺利,然一夜意外的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元军只得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七年后,忽必烈聚集了更强的兵力——14万大军和1400艘舰船,打算一鼓作气收服日本。可一场持续了两天的台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幸存的元军根本无法与相对而言准备得更充分的日本人抗衡。

二战初期,轴心国在各路战场接连胜利。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几近崩溃,三十多万盟军士兵被困敦刻尔克城旁的英吉利海峡。德国军队又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英法联军处境堪危。

更糟的是,有效援救几乎无法实现——德国空军实力远胜英国皇家海军,前来营救的船只势必难逃被毁的厄运。然而,尽管德军的坦克距离敦刻尔克只剩下了20英里,但温斯顿·丘吉尔称之为“神之拯救”就这么发生了。天公作美,当时阴云低垂,暴雨不断,德国空军被迫降落。更妙的是,海面浓雾弥漫,英吉利海峡海面呈现出罕见的平静——这一切都对盟军撤退颇为有利。

大自然就是这么的神奇!

陈鸣现在就怕自家的舰队在麦哲伦海峡或是德勒克海峡里遇上一场大风暴,那么陈汉几十年积攒下的海军精锐就毁于一旦了。

船,陈鸣不在乎;人,陈鸣却万分珍惜。

……

埃斯塔多斯岛西部的某个海湾出口,一片帆影慢慢从海平面上升起,然后一溜风帆荡漾,欧洲德雷克海峡舰队的十一艘主力战舰冲出了海湾,迎着朝阳的霞光,一艘一级风帆战列舰,六艘三级风帆战列舰,四艘四级风帆战舰,再加上外围海面上游荡的四艘巡航舰。

整个德雷克海峡舰队全部到齐,一个个风帆张开,向着西部直冲过去。

但是整个德雷克海峡都处在西方盛行带,这里的水流和风浪全都是自西向东的。虽然这并不意味着风帆战舰就不能从东向西运行了,那样的话这地方和北边一些的麦哲伦海峡,就也不可能成为沟通美洲东西海岸线的海上通道了。但风浪和水流的确影响到了舰队的速度!

如果以现在速度全开的白鹭号为例,后者三艘机帆船的速度是足足是欧洲德雷克海峡舰队的两倍。

而海战上,跑得快总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属性的。打不过你,我还可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