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刊登在《中原日报》上,以最快的消息传遍全国,立刻就引起了举国上下的轰动和欢呼。
现在的中国人可不是以前的中国人了,眼睛里看着利益的他们很清楚朝鲜蕴藏的富裕和利益,而且朝鲜的内附让无数国人都发自内心的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天朝上国,这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让周旁的小国哭着喊着的‘求’加入。
同时,开疆辟土的兴奋感也掺杂其中。
而至于在中国的朝鲜人,更是有无数人在这天哭了又醉,醉了又哭。他们不需要喝酒,只要品味着自己这些年里受到的那些屈辱,只要品味着现今自己也变成中国人,他们一个个人就也都醉了。
二月十六,朝鲜内附的消息已经传来已经三四天了,上海的气氛不仅没有降落。反而越发高涨。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来自全国全世界各地的货物、吃食堆满了市场。
左逢圣吃惊的看着市面上丰富的物质,看着那一个个叫嚣着大减价、大促销、大回报的商家。朝鲜内附的喜讯似乎成为了这些商人赚钱的由头。
这气氛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过年,办年货的时候呢。
左逢圣望着热闹的街面,那一条条红红的腊肉是他家人最喜欢吃的,出身湖南的左家当然喜欢吃腊肉饭了,大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清水,几节姜丝,一小勺油,放入锅中烧煮。腊肉切成薄片,米饭快蒸好时,把腊肉片倒进米饭里,不需要再配什么菜了,只是腊肉饭就足以下肚。每次做腊肉饭的时候,他的几个孩子都能个个吃上三大碗饭。
还有那艳红翠绿的棉布,入春了,江南的气温暖和,也是该扯布作身春装了。那布匹颜色鲜艳的让人挪不开眼睛,他真想给妻儿扯上几尺。还有深色的毛料和丝绵,自己父母都年过六旬了,都没能穿上过一次像样的衣服。
嗯,棉布衣服什么的,只能算平常衣物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像样的衣服的档次已经上升到丝绸和毛料上了。而所有的老百姓也自然而然的认可了这一观点。
很多家里经济好一点的家庭,每到老人过寿的时候,都会给老人置办一身缎子面的便装,到了冬天再给老人置办一身厚实的毛料便装,可是左逢圣家里没这个条件啊。
摸了摸兜里的钱,左逢圣挪动了脚步,即使街市两边的物品向吸铁石一样吸引着他的眼球和脚步,左逢圣也没上前问一问。
还是去供销社吧!那的货最便宜。
他在江南造船厂做书记员,每个月能在供销社里购买十块钱的东西,他儿子也在厂里做书记员,每个月有六块钱的发票,过年的时候他攒了三个月的发票在供销社里用了个干净,可是剩下了一笔钱,至少够给家里的房贷多减轻一块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