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页

善化县知县咬了咬牙,说道:“此时李贼势大,我们且避他一避,暂且应征入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李植总有翻船的一天。”

说完这话,他也一挥袖走了。

吴知敢在三堂中呆立了一分钟,叹了口气,瞪着眼睛走出了知州衙门。

……

崇祯二十五年六月初三,皇极殿上的早朝,从各地征调来的文官们站满了朝堂。

李兴两万人入驻南京后,江南的文官们一个个都识了时务,北上入京了。

到了京城,在两万京营新军和几千东厂番子的控制下,这些地方官一个个都要听天子的。

而江南的地方主官,则被朱由检全部换成了在北直隶和山西操作过变法的文官。虽然不能保证这些官员绝对的忠诚,但至少曾经服从过,比江南的文官们就好调遣多了。

此时的朝堂上,东厂的番子们摁着绣春刀站在两侧,对着手持牙牌的京官们虎视眈眈。即便江南来的文官们一肚子坏水,也没有一个敢在朝堂上泼出来。

许久,天子朱由检才从皇极殿的后面走了出来。

朱由检的身边,华盖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崔昌武穿着正一品的大红官袍,手持牙牌,一脸严肃地走到了朝堂上。

显然,在上朝之前崔昌武和天子还私下商量了一些事情。

看到李植的妻弟崔昌武这副做派,朝堂上的文官们恨得牙痒痒。然而李植的兵威在那里,却没有一个人敢对李植的妻弟出言不逊。

实际上,因为崔昌武代表李植站在天子身边,众官眼中的天子都份量重了些。

朱由检看了看各怀心思的文官们,冷笑了一声。他一甩龙袍前襟,身子一转坐到了御座上。

鸿胪寺的官员等天子坐定了,一甩净鞭唱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