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页

远东1628[校对版] 茶头 2002 字 2022-10-22

高建国哈哈大笑道:“李明这句话概括的好,说白了就是这么回事。汉唐是皇帝与贵族豪强共治天下,宋以后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自宋朝开始,士大夫阶层都是维护中原王朝传统统治的坚定支柱,他们心怀天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可北宋名臣文彦博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却直指问题的本质,那就是‘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呵呵……每个王朝的末期,士绅阶层都会变得空前强大,他们在地方上是乡绅,在朝堂上是大臣,在舆论界是清流领袖,说白了他们才是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明朝末年农税重,商税却还是三十分之一,但是仍然没有人加商税,因为加商税是‘与民争利’,其实就是与士族争利,从朝至野,再到清流,舆论一片反对,可是加农税就没事,因为士族不用纳税。”

李明也点了点头,沉声道:“阉党、武将、文官是明朝的三个政治平衡点。土木堡之变,明朝武将勋贵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得朝廷的政治势力仅剩了文官和阉党,这样政治平衡势力就被打破,也大大加深了阉党和文官的斗争程度。

明朝末年,东林党势力太大,皇帝不得不赋予阉党很大的权利来维持政治平衡,史书上说阉党对东林党人的大肆迫害,其实这也是皇帝一手推动的结果。可是崇祯皇帝却办了一件蠢事,那就是一下子把阉党连根拔除,这样东林党就失去了掣肘,造成了大明朝廷以东林党为首的东林党一家独大,东林党人对皇命的阳奉阴违,皇权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东林党人虽然人才辈出,但这个集团太过庞大,大部分人都是只会满口文章,脱离实际的清流,明朝的灭亡很大方面是因为‘文人误国’造成的。长期上层的奢华生活,使得很多东林党人不知道民间的疾苦。讲起大道理有一套,真的实际行动没有,对整个国家的挽救政策一个都没有,可笑的是,他们却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权利。

明朝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八股文,使得士大夫在社会的地位抬得过高,就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极端观念。士大夫集团对于手工艺者、商人态度尤为鄙视,他们在享有这些下等人劳动成果同时,又鄙视这些人,大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可以这么说,大明的士大夫阶层从根子上就烂掉了,至少我们远东公司是指望不上这些大明的文人。”

周比利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地说道:“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深入大明境内,所以对大明的士绅文人我接触的比较多。远东不说,就说卢象升吧,他在沈阳的那几天,我专门领他去了沈阳郊外一个农户家借宿,让我对这个时代的文人,彻底的失望了。当然,卢象升的品行无可挑剔,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这样,忠君爱国,足以名留青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终究还是一个读书人,是大明广大士绅阶层的一员,本质上和我们格格不入。这种情况不怪他,是时代造成的。”

第1186章 新儒家

听了大家的话,李玉坤苦笑着道:“现在公司就有人对公司目前的政策,提出过异议。认为公司进入中原以后,要适当大明地方势力,来维持各个地区的稳定,士绅阶层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不应完全抛弃。还有员工认为公司的政策太过极端,起码大明的传统文化要适当保留,而公司现在的政策,颇有些废黜儒家思想的意思。”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笑了起来。

高建国沉声说道:“公司进入大明以后,团结广大基层民众的政策,这个是不容异议的。我们远东来到这个时代,就是要砸碎所有的瓶瓶罐罐,重启炉灶,再造一个新世界。即便有人唧唧歪歪,我们大可不去理会,大明的社会结构必须要打破,这个时代的精英,在我们远东的眼里一文不值。”

石明峰也笑着道:“其实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经深深的铭刻着儒家的血脉。即便无数次几乎亡国灭种的战乱、异族入侵和社会动荡,都没有切断我们民族的血脉传承。就说儒家思想主张的六德,即智、信、圣、仁、义、忠,还有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直到现代社会,这些儒家核心思想中的大部分,依然是中国主流社会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李明点了点头道:“文化传承哪是说断就断的,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以后当然要弘扬发展。但目前远东正值开拓期,主要工作当然不会放在这上面。这个任务还是交由我们的后人来完成吧。

至于儒家思想的传承,那也大可不必担心。儒家经典和很多经典一样,原始文本并不多,多是对经典的读解或者解释。儒家经典庞大的注疏本身就和经典本身一样,成为了经典。孔孟之后的所有大儒,基本都是解释家。

和基督教,犹太教,佛教的思想体系很像,经典本身和经典的解释都是经典。既然对《论语》《春秋》这样的经典本身拥有解释权,那么历代儒生的话语权立刻就大了起来。而且儒家本身在逻辑上不是很擅长,理论上也就不是很严密,漏洞其实很多。

这也就给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的机会,使得儒家思想也变得功利而僵化,成为统治阶级愚民的工具。如今的儒家思想,其中到底夹杂了统治阶级多少私货,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思想确实影响着我们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