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页

远东1628[校对版] 茶头 1778 字 2022-10-22

木刻楞的地面也做了保温防寒处理,就连遮挡风雪的门帘子也换了更厚的面料,而且屋顶采用角度更大斜坡,即便再大暴风雪也不用担心垮塌。

西伯利亚最不缺的就是煤,现代社会的俄罗斯,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其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伯利亚各地区的驻军,早在夏季就组织了勘探队,根据现代资料在西伯利亚各地区寻找煤矿。

然后征用大批的当地土著为远东挖煤运煤,还用原始的土法进行洗煤和选煤,在西伯利亚各个主要河流的沿岸储备了大批的煤炭。

刚刚组建不久的西伯利亚内河船队,整个夏天都在不断的忙碌,将大批的煤炭送抵了各个河流的主要码头、驻军营地和后勤基地,还通过便利的水路交通,为各个基层村落送去了越冬的煤炭。

西伯利亚各地的驻军官兵和基层中队的土著,越冬的冬装也是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制式的寒区军大衣,照比远东军配发的普通军大衣,更沉了更保暖了。

棉大衣的外面采用耐磨挡风的帆布面料,内衬着棉花,最里面的一层是还带着原毛的羊皮。虽然稍稍有些沉重,但是即便在零下四五十度,穿着这样一件羊皮棉大衣也没什么问题。

除了羊皮棉大衣,西伯利亚的部队官兵和土著,还穿着一套棉袄棉裤,一套秋衣秋裤,腿上帮着原毛羊皮护腿,脚上穿着的是厚厚的羊毛袜子,套上一双长筒的原毛牛皮靴。

头上套了一个羊毛头套,再戴上一顶羊剪绒的羊皮帽子,一条羊毛的围巾,手上是一副厚厚的原毛羊皮手闷子。极寒的天气到来时,还可以把羊皮棉大衣的兜帽套上,在把羊毛围巾一捆,再冷的天气也敢在外面过夜。

西伯利亚地区所配发的铺盖是一个原毛羊皮棉睡袋,褥子是厚厚的毛毡。这样的一身装备,就算在西伯利亚最寒冷的极寒天气里去外面工作,也没什么问题。

以往西伯利亚的土著,在寒冷的冬季一般是不会出门,但是现在驻守在西伯利亚各地区的远东军官兵、各个中队的土著等人,还特意在这样的极寒天气里组织当地的土著进行冬训。

远东军各部队也没有闲着,始终在各地进行寒区训练。甚至部队还组织了一次远程的野外拉练,经历过那一次拉练的老兵,后来有人写了一部传记,专门介绍了当时恶劣的条件,让人无不感叹当时的情况是如何的艰苦。

第1084章 野外驻训

虽然远东几乎扫荡了所有西伯利亚的俄国据点,但远东军依然没有在西伯利亚三大河流上游地区驻军,也没有在那些地区建立基层村落。

现代社会俄罗斯著名的奥伊米亚康村庄,在1885年2月以-677c的正式记录获得了北半球冷极的号。此村子仅有几百人居住,每年一月的天气平均是-503c,1962甚至出现-712c的最低温度。

据说这样的低温,让活鱼只要离水10秒就马上结冻了!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夏季最高温纪录竟然还可以达到346c,可说是温度落差最高的地区了。

苏联时期,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人普遍长寿。因为这里完全纯净的空气和水、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等传统因素很可能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