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块耗费的资源,在远东公司的各种耗钱大户中,仅排在了接收流民、军委会和政治思想教育之后,成为了远东第四耗钱的计划。
远东各级学校全部采用寄宿制,而且学费全额免费,食宿免费、文具课本免费、衣服物品免费。每年耗费的物资,真的是金山银海。
但是对于宣教部的这个耗钱的教育计划,远东公司所有内部员工,全部都是举双手支持。毕竟他们来自于另一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从小培养一批打着远东深深烙印的新远东人。
不管是大明流民、外籍员工的改造,都无法与在远东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远东人相提并论。
而那些外籍员工团体的下一代,经过远东公司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以后,几乎都把自己当成了汉籍,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思维方式,都与汉人无异。
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打心里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汉人。即便他的父母还说着民族语言,平时生活也保留着传统的民族习惯,可是外籍员工团体的下一代,却从骨子里彻彻底底的改变了。
也许几代人以后,远东外籍员工团体可能就会不复存在,毕竟维系汉民族的不是靠血脉,而是靠文化。远东公司具有这么好的条件和基础,当然不会搞什么民族团结那一套。
所以远东公司在西伯利亚,未来也是这一套路数,争取在几代人以后,完全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
可能百年以后,一个来自中原的老百姓,到了西伯利亚,就会惊讶的发现,这里和中原几乎没什么不同,到处都是和有着一样相同的语言,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生活习惯的西伯利亚人。
第1071章 俄国的察觉
现在西伯利亚各地基层村落,都在紧张的进行施工。一座座木刻楞拔地而起,都是按照村民自己的想法设计,所以各种木屋造型各异。
土著基层村落组织全村的青壮,成立若干个施工队,按照村民抓阄的顺序,合力进行建造木刻楞。
远东外东北土著村落的村长,都是村民自发选举产生的。被选上的村长,公司会专门培训一段时间,然后任命为中队长。这些村民选举产生的村长,就是村民的主心骨,平日里处理村民之间的大事小情。
因为西伯利亚地区的外东北土著村落之间的距离遥远,每个村落都是全民皆兵,一旦遇到危险全村男女老少都会拿起武器战斗。
各地的西伯利亚土著经过登记、甄别和净化,又分发了个人物资,然后将他们打散了重新进行整编。
一个个西伯利亚的土著,背着巨大的行军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乘坐蒸汽驳船前往各地的外东北土著的基层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