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页

远东1628[校对版] 茶头 2601 字 2022-10-22

周比利翻了下白眼,笑着道:“小宋,我觉得吧,你对我还是不了解。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对工作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只是我的工作性质,有时候让大家对我产生了一些误解,但是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干吧。”

宋涛一听倒是出奇的没有反驳,只是点了点头道:“这个我倒是承认,只是这个工作,有的人是不得不干,就像钱兵。可有的人干这个工作,却如鱼得水,干得有滋有味,就像你……”

他们边走边聊,一路来到了河套游击支队的司令部。大家分头坐下以后,李明就冲着宋涛笑着道:“你们这地方选的不错,就是偏僻了点儿,部队出击的距离有点远,各方面补给有些困难,附近的交通情况也应该不太好。你们收拢了这么多的流民,粮食应该很紧张吧,你们带着部队出去劫粮,这一来一去可不容易。”

宋涛嘿嘿笑了下道:“嘿嘿……这地方其实就是我亲自选的,陕西别的地方到处都是流贼,东一绺子西一绺子的,挨着这帮家伙根本没法消停。也就这里还算是清静点儿,虽说是穷乡僻壤,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但我们要对游击支队进行整训,哪有那个闲工夫应付那些破事。至于粮食吗,肯定是不够吃,陕北这几年的就没好过,连年大旱闹得已经没什么人了,连个肥点的围子都难找。每次我们带着这队和流民青壮去外面打野食,都要走很远的路,还破了几个镇子,倒是抢回来不少的粮食,每人每天一碗稀粥勉强应付着呗,这个年月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李明听了点了点头,心里也感慨了起来,这里都是在山西、陕西一带收拢的流民,能熬过去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活下来的人,生命力都是极其强悍的,不光要有个好身体,还得有点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行。

想到这里,他心情沉重的摇了摇头,然后对周比利说道:“老周,我听说你们情报部在宁夏镇已经布置了几年的时间,现在那里的情报员在宁夏镇发展的怎么样了?”

周比利笑着道:“情报部对宁夏镇的渗透以及持续几年了,还发展了相当数量的外围情报员。所以目前情报部对于宁夏镇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自从河套根据地准备对宁西镇发动进攻,宁夏情报站就以及行动了起来,几乎天天都能传回来有价值的情报。我还是先向你们介绍一下宁夏镇的情况吧。”

第856章 宁夏镇(二)

周比利拿出了一张宁夏镇的地图,然后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地方,抬起头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沉声说道:“宁夏镇以巡抚和总兵官为首的文武两套职官系统管理,另外还设有宁夏镇守太监。下设七卫,分别是宁夏卫、宁夏前屯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中屯卫、宁夏中卫、宁夏后卫。其辖地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分为东路后卫、西路中卫、南路邵岗堡、北路平虏城、中路灵州。

宁夏地势险要,黄河绕其东,贺兰耸其西,西北以山为固,东南以河为险。惟河东横城堡至花马池一带,地势平漫,无险可守。宁夏镇的防御重点就在河东三百里一段。先后修建了‘沿河边墙’、淘乐长堤、镇远关边墙、北关门长城,城西南墙、西关门墙,从河东花马池,到西北中卫,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

因为我们远东的到来,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并没有因辽东局势的恶化,调任蓟辽总督,而是随着大明北方数省的大旱,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成为了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去年,洪承畴率陕西的精锐主力出潼关,正在河南、胡广一带与各路流贼激战,目前陕西的明军兵力相对空虚,也给我们省却了很多的麻烦。

明末时期,大明各地实行的卫所制逐渐弛废,募兵制代之而起,军队中私养家丁的现象日趋严重,并很快盛行,直至明后期发展成为与募兵制度并行的家丁制度。宁夏镇当然也不能免俗,明初仅宁夏一镇,原额马步守城及东操夏种舍余并备余官军,总数应为七万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可是现在宁夏镇实额只有两万多人。

据宁夏情报站传来的消息,目前宁夏镇可堪一战的精锐边军不足五千,这还包括各级官员、军头的家丁。而且洪承畴南下进剿流贼,还从宁夏镇调走一部分精锐可战之兵。可以这么说,目前宁夏镇,包括陕西三边从上到下都已经烂透了。宁夏、甘肃本为土地肥沃之地,至万历年间在册耕地一万八千多顷。但皆被文武官员、镇守官和各卫的豪强霸占,屯田兵卒只能耕种一些贫瘠之地,以致屯田亏欠,军士饥困。”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有些不可思议。宋涛摇头苦笑道:“怪不得大明军队碰上后金总是屡战屡败,连大明最强的边军都变成了这个熊样,那还谈什么战斗力啊。”

李明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大明王朝在九边军镇的防务体制中奉行一套分权制衡、以文制武的思想,在这套思想指导下,武臣的权力被瓜分,‘统军不专一人,练军不专一人,行军不专一人。’以文制武,虽然解决了武臣拥兵自重的问题,却产生了严重的弊端。‘以将用兵,而以文臣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挥,以武备边,而日增文官于幕,以边任经一府,而日问战于朝。’文臣往往缺乏应有的军事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纸上谈兵者多,卓有成效者少。以文统武是明军战斗力低下的主要原因。”